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感悟人生(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三、他们表现出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
四、他们常常关注各种社会疑难问题,而不是他们自己;
五、他们具有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
六、他们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
七、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八、他们较常感受到神秘和高峰体验;
九、他们较易具有一种全人类的同一性;
十、他们建立了仅与少数人深厚久远的人际关系;
十一、他们易于接受民主的价值观;
十二、他们具有很强的伦理观念;
十三、他们具有发展完善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十四、他们具有创造性;
十五、他们抵制文化适应。
使用马斯洛对健康人格的描述再合适不过了,但是这样的人格状态一定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在童年期,从刚刚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
如果童年期的自我不能形成,那么其后的一切发展都不复存在。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作为人,生存状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状态,一个被称为人的标志的状态,而这一状态一定要回到童年,这是所有心理学家的共识,也是教育家的共识。
我们几乎能够看到0至18岁似乎伴随着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从婴儿一出生开始,儿童就在做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经验同外在的世界分离开。这个认识的过程似乎都是在为儿童形成自我的概念做准备。当一岁多,儿童对这一世界有了最浅显和最基本的认识时,自我就在儿童的心中开始了觉醒。婴儿在还没有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我跟你是不同的,他用“打”发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
再发展,语言出现了,他用“不”强化了他的独立宣言;紧接着,他用“我的”再一次大声宣布“我”要建构“我自己”。实际上在这个期间我们能够看到儿童同时也在发展他的时间、空间智能,发展他的各个器官,发展他的各种能力。但那一样不是在为“我”服务呢?
等到他达到三岁时,“我”就变得强大起来。他开始从意识形态形成自我,儿童为了确定自己开始在意志上同成人抗衡,毫不犹豫地果断地执行自己产生的每一个想法。这种反复的尝试能迅速地建构起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儿童与人的关系,儿童与物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派生出了儿童与自己的关系和儿童的心智状态。一旦儿童走上了形成自我的路,其后的路就走在了一条人性自然发展的道路上。
实际上,那个内在的自我从此就会引导孩子走向成长,这是人的天性。或者说人本身就蕴涵着自我成长的内在能量,这是自然的、天赋的。这种力量在童年期一旦形成就会固定在孩子的身上。而这种实现自我的倾向和需求,远比儿童因为遇到的痛苦而停止发展的驱力要强烈的多。
四、他们常常关注各种社会疑难问题,而不是他们自己;
五、他们具有喜欢独处和隐静的品质;
六、他们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
七、他们呈现出一种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八、他们较常感受到神秘和高峰体验;
九、他们较易具有一种全人类的同一性;
十、他们建立了仅与少数人深厚久远的人际关系;
十一、他们易于接受民主的价值观;
十二、他们具有很强的伦理观念;
十三、他们具有发展完善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十四、他们具有创造性;
十五、他们抵制文化适应。
使用马斯洛对健康人格的描述再合适不过了,但是这样的人格状态一定有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在童年期,从刚刚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
如果童年期的自我不能形成,那么其后的一切发展都不复存在。这就让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作为人,生存状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一定能够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状态,一个被称为人的标志的状态,而这一状态一定要回到童年,这是所有心理学家的共识,也是教育家的共识。
我们几乎能够看到0至18岁似乎伴随着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从婴儿一出生开始,儿童就在做一件事情:把自己的经验同外在的世界分离开。这个认识的过程似乎都是在为儿童形成自我的概念做准备。当一岁多,儿童对这一世界有了最浅显和最基本的认识时,自我就在儿童的心中开始了觉醒。婴儿在还没有开始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我跟你是不同的,他用“打”发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
再发展,语言出现了,他用“不”强化了他的独立宣言;紧接着,他用“我的”再一次大声宣布“我”要建构“我自己”。实际上在这个期间我们能够看到儿童同时也在发展他的时间、空间智能,发展他的各个器官,发展他的各种能力。但那一样不是在为“我”服务呢?
等到他达到三岁时,“我”就变得强大起来。他开始从意识形态形成自我,儿童为了确定自己开始在意志上同成人抗衡,毫不犹豫地果断地执行自己产生的每一个想法。这种反复的尝试能迅速地建构起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儿童与人的关系,儿童与物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派生出了儿童与自己的关系和儿童的心智状态。一旦儿童走上了形成自我的路,其后的路就走在了一条人性自然发展的道路上。
实际上,那个内在的自我从此就会引导孩子走向成长,这是人的天性。或者说人本身就蕴涵着自我成长的内在能量,这是自然的、天赋的。这种力量在童年期一旦形成就会固定在孩子的身上。而这种实现自我的倾向和需求,远比儿童因为遇到的痛苦而停止发展的驱力要强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