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是一块精神胎记(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拿到通知书,我和父亲都哭了,既是为我的前途高兴,又是为娘的遗憾悲伤。娘自是无语,我也默然,三个响头算是告别娘的礼数。 雾遮掩我的泪痕和悲伤,却遮不住我对村庄的牵挂,带着十七岁的梦想我离开了村庄,身后是父亲复杂的表情和娘无声的叮咛,浓雾是阻隔更是传导,丝丝屡屡牵扯着我的心。 多年来的风吹雨打,村庄始终是我的一块精神胎记,总是似梦非梦萦绕于心,熟悉、隔膜、牵挂、期盼、失落――伴我从青年到中年。 2 北风呼号中六爷离开了村庄,仓皇而逃的六爷与我离开村庄时的情形相反,他是带着对父母的恨离开村庄的,确切地说是对他父亲的恨。 我爷爷喘着粗气在麦地追了半天,执拗的六爷泪眼模糊地对劝阻他的堂哥咬牙切齿地发誓:不混出个人样死也不回杜寨村。发此毒誓时六爷才十三四岁。十四的六爷尽管衣不遮体,却有了想读书的念头。六爷的爹苦笑着说:
咱吃的都没有,哪有钱读书啊。六爷不理解,继续哭闹。无奈的爹只好用巴掌和老子的权威武断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六爷果然一走多年没有回家,期间村里一个上天津跑买卖的人在临清运河边的一个乡村路过时偶然见过六爷一面,知道他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就死活不明了。六爷的娘时常哭,骂六爷的爹。六爷的爹说:多一个少一个不算啥,只要他有种,早晚得回来。 有种的六爷果然回来了,在日本人投降那年的隆冬。我不知道六爷是否有意识选在他离开村庄的季节回来。六爷一身戎装,英气逼人,而且是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护兵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此时他是八路军十三个县联合粮库主任,经常能与冀南军区首长宋任穷和王任重见面。 六爷这次回来尽管在只家呆了八天,却完成了一件大事,第四天就把如花似玉的六奶奶娶到了家。而这件事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后来他的人生就由一条光芒四射的直线还原为一个黯淡的点。
本是如日中天的六爷,却没有革命到底,南下时走到河南开封,半夜开小差跑了回来。他对村里人说南方土匪多,怕此去凶多吉少。而我父亲后来对我说,别听他吹,他是舍不得老婆,贪恋刚分到的十几亩地。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多经典的小农意识啊,后来每次看到六爷蹒跚落魄地在村里行走的背影,我总是不住地暗自感叹。不过这对六奶奶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因为我们这一带的南下干部进城后几乎是百分之百都赶时髦与家里的妻子离了婚。 锄杆子没有枪杆子威风,伺候庄稼以后的日子六爷一直紧紧巴巴。当年为八路军筹集军粮而绞尽脑汁的六爷却不得不为全家的粮食发愁,我小时侯总是见六爷愁眉苦脸的肩上搭一条布袋灰灰地排队分粮食。他的脸总是阴多晴少,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总让他忧心忡忡。 不知是何原因,六爷很少提及当年的事情,我只听他说过一次,大概是1975年的一个夏夜,六爷和我父亲一起给生产队看麦场,我跟随父亲玩。
星光漫天,热风徐徐,六爷赤膊躺在草席上言简意赅地给我和父亲讲了他的往事。那时我小,记忆中六爷说了他当年一起战斗如今都已官居高位的战友的名字。我父亲很认真地说:你要不回来,至少也是个公社书记。父亲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公社书记。六爷笑了,幽幽地一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神情,说:我要是不回来,公社书记给我提鞋都嫌他官儿小。这是我见到六爷最牛气的一句话。可六爷并不后悔,豁达而又无奈地说:这是命,有的南下让土匪黑枪打死至今连尸首还找不见哩。言语间透着一丝满足,似乎那些战友都是忽隐忽现的遥远星星,只有他幸运而真切地活在人间。 1986年,已是南方某省厅长了的六爷当年的警卫员应邀回根据地进行党史资料座谈,期间开着小车来看他当年的首长,县里乡里一大帮子前呼后拥,几十年灰头灰脸的六爷这次着实在村人面前风光了一把。
咱吃的都没有,哪有钱读书啊。六爷不理解,继续哭闹。无奈的爹只好用巴掌和老子的权威武断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六爷果然一走多年没有回家,期间村里一个上天津跑买卖的人在临清运河边的一个乡村路过时偶然见过六爷一面,知道他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就死活不明了。六爷的娘时常哭,骂六爷的爹。六爷的爹说:多一个少一个不算啥,只要他有种,早晚得回来。 有种的六爷果然回来了,在日本人投降那年的隆冬。我不知道六爷是否有意识选在他离开村庄的季节回来。六爷一身戎装,英气逼人,而且是骑着高头大马带着护兵风风光光的衣锦还乡。此时他是八路军十三个县联合粮库主任,经常能与冀南军区首长宋任穷和王任重见面。 六爷这次回来尽管在只家呆了八天,却完成了一件大事,第四天就把如花似玉的六奶奶娶到了家。而这件事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后来他的人生就由一条光芒四射的直线还原为一个黯淡的点。
本是如日中天的六爷,却没有革命到底,南下时走到河南开封,半夜开小差跑了回来。他对村里人说南方土匪多,怕此去凶多吉少。而我父亲后来对我说,别听他吹,他是舍不得老婆,贪恋刚分到的十几亩地。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多经典的小农意识啊,后来每次看到六爷蹒跚落魄地在村里行走的背影,我总是不住地暗自感叹。不过这对六奶奶来说绝对是一件幸事,因为我们这一带的南下干部进城后几乎是百分之百都赶时髦与家里的妻子离了婚。 锄杆子没有枪杆子威风,伺候庄稼以后的日子六爷一直紧紧巴巴。当年为八路军筹集军粮而绞尽脑汁的六爷却不得不为全家的粮食发愁,我小时侯总是见六爷愁眉苦脸的肩上搭一条布袋灰灰地排队分粮食。他的脸总是阴多晴少,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总让他忧心忡忡。 不知是何原因,六爷很少提及当年的事情,我只听他说过一次,大概是1975年的一个夏夜,六爷和我父亲一起给生产队看麦场,我跟随父亲玩。
星光漫天,热风徐徐,六爷赤膊躺在草席上言简意赅地给我和父亲讲了他的往事。那时我小,记忆中六爷说了他当年一起战斗如今都已官居高位的战友的名字。我父亲很认真地说:你要不回来,至少也是个公社书记。父亲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公社书记。六爷笑了,幽幽地一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神情,说:我要是不回来,公社书记给我提鞋都嫌他官儿小。这是我见到六爷最牛气的一句话。可六爷并不后悔,豁达而又无奈地说:这是命,有的南下让土匪黑枪打死至今连尸首还找不见哩。言语间透着一丝满足,似乎那些战友都是忽隐忽现的遥远星星,只有他幸运而真切地活在人间。 1986年,已是南方某省厅长了的六爷当年的警卫员应邀回根据地进行党史资料座谈,期间开着小车来看他当年的首长,县里乡里一大帮子前呼后拥,几十年灰头灰脸的六爷这次着实在村人面前风光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