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燃烧的绿烛(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我那时虽然写的稿件不少,但因为盲目性太大,所以发表的极少。吴叔虽不会写作,但作为邮政人员,他懂得多呀。于是他给我说:“你光这样闷着头写不行,要看。不光看书,更要看报纸,看刊物。不然,你不了解社会形势,不知道刊物需要哪方面的稿件,闷着头捣鼓半天,还不是白忙活?我建议你多看几本刊物。”他当即给我推荐了《青春》、《萌芽》、《芳草》、《柳泉》、《人民文学》等几种杂志。那时好像还不兴连续订阅,邮局里每月都来几本刊物出售。因为买的人多,动作稍慢就会被别人抢了去。不似今天这样,可以在街头书摊上随便翻阅。不论哪种刊物到了,吴叔都会给我留一本。如果我忘了去取的话,偶尔路过,他看见了就喊:“《青春》来了,还要吧?”我急急忙忙跑过去:“要,要!”就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阅读了大量刊物,不但开阔了眼界,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记得我当时写了篇两万多字的小说,自己把握不准,又不敢给老师、同学看,怕他们笑话我不务正业。于是我工工整整地誊写好,凑课外活动时跑到邮局去找吴叔:“吴叔,我写了篇小说,拿不准,你给提提意见,看往哪儿投好?”过了好几天,吴叔竟骑车找到学校里来。他把我叫到一个拐角处说:“我看写的还可以。既然题材是写的学生,那就投给《中国青年》吧!”在他的指点下,我真的把稿子寄给了《中国青年》杂志社。人家还真给回了信,要求再作修改。而此时高考日期临近,我哪还有功夫顾及?只好忍痛割爱了。

燃烧的绿烛


高考过后,我因数学成绩太差,最终没能圆“大学梦”。回到家里,我一直憋着不敢出门,怕乡亲们笑话。有一个中午,我趁没人溜达到村头散心。蓦地,就见西边的斜坡上飞来一辆自行车:绿车、绿衣,咦?这颜色好熟悉呀!近了一看,呀,骑车的人竟是吴叔!我迎上去,激动的泪水竟在眼眶里打转儿。吴叔也大感意外:“呀!是你啊。我下乡了,专管你们这几个村的投递业务。”问了问我的情况,他扶着车把说:“中国这么大,考不上学的人多的是。有个人说得好: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千万不能消沉。你不是爱好写作吗,可以发挥你这一特长啊!好多作家都没上过大学,人家照样能写出人人爱读的好作品来。我觉得你基础不错,完全可以的。别放弃,说不定对你还是一番必要的磨练呢!”
听了吴叔这番话,我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白天,我跟随父亲上山采石头,一有空闲,坐下就写。夜里,不顾一天的劳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呀划呀,感觉比较满意的,就一笔一划地抄写好,专等吴叔来送信时捎到邮局去。吴叔进村,本来不从我家门前经过,为了方便我邮寄信件,他每天都要拐个大弯。离着老远就喊:“中兴,寄信吧?”然后,他再拐去前街给五爷送报纸。五爷是县教育局的退休干部,自己就订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大众日报》3种报纸,爱学习的劲头儿,不比在职的干部差哩。

燃烧的绿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