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然后家族越来越大,添丁越来越多,姑姑出嫁,叔叔分家,楼房几经修葺,庭院挪树栽花,还是原本的房屋,可同一个屋檐下的亲情也好似空气从门户中随着时间往外泄露。我看着叔叔姑姑们和祖父母争吵拍桌,听着父辈间的言语争锋,不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为利?为一口气?似乎都不是。而人好像总是这样:可以轻易原谅陌生人的口诛笔伐,却不能对自己的亲人宽容以待;可以换位思考旁人的过错,却要用最犀利的语言批判最亲密的人的失误。
有句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我从来都不认同。因为所谓的“”人,是从出生始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经常见到的人,《说文》解“亲”为“至”意,情意恳到曰“至”,到底需要多亲密,多少岁月,多久的福祸同舟,我们才能成为至亲至爱?感情是一种长久的付出,而失之于口的责难却是把刀,我们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温暖一个人,而伤害却只需要愤怒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而亲情,最经不起的便是这样的敲打。人常说“爱恨纠葛”,多少人能够体会到这种情绪?对于至亲,我们会怨,但很少会去恨,只是这种夹裹着亲的怨,脱不离、断不了,比恨更苦更涩,究竟有多伤,只能冷暖自知。
有一次谈及家中诸事,小姑姑说:“是不是因为兄弟姊妹年纪渐长,有了自己的家,以前的姊妹情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大姑姑解释道:“并不是因为感情不在了,而是经年愈久,感情被稀释了,分给了更多的人。”
可是我并不是这么认为的,我所理解的亲情,是一种历经风雨依然如旧的牵挂,夫妻可能反目,朋友或许成仇,而只有这一丝血缘,即使成为路人,也不能装作视而不见。不需太多的物质来往,你好,我添一句祝福,你不好,我送一声问候,仅此而已。
我们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以致亲爱的同时伴随更多的是言语的中伤,所以我们这一辈间,虽然姊妹间感情甚好,因了上一辈的恩怨,交心的时刻也甚少。祖父早年离家,很多亲戚仅限于逢年过节时见到知道怎么称呼,实在是搞不懂究竟算是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这一脉,至亲之于我在父辈也就仅仅是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了。争吵总是需要一个明面上的由头,回想起来,桩桩件件措手不及的事端总是引发事态恶化的根由。成长于马克思唯物主义普及教育制度下的我,对于形而上的命运之说总是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而生活,终究动摇了我曾经坚信的真理。
我们这地方的民俗中有一种说法:老坟不能轻易动,动则隔代报应。当年祖父的亲生父亲早死,曾祖母在祖父幼时改嫁,祖父青年时离家,四十余岁返回故里,曾祖的坟已然坍塌。后来听祖父回忆说,迁曾祖坟时,曾看到炫丽刺目的碗口大的黄色花朵,围满了半个棺椁。我笑嗤:您眼花了吧?祖父侧脸幽叹:当时现场又不是我一人,你大老爷和大伯也眼花了?后来有听人讲,那种花是冥花,倘若满布整个棺椁,后人之中必出大富大贵之人,而若在花未铺满前撅了坟,后辈中必有小辈命途多舛。果然,父亲兄弟三人,家家无一幸免。也许巧合,但偶然的让人感觉冥冥中那股无形力量的着实可怕。接下来,便开始了至今不休的争吵。
有句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我从来都不认同。因为所谓的“”人,是从出生始就在我们的生命里经常见到的人,《说文》解“亲”为“至”意,情意恳到曰“至”,到底需要多亲密,多少岁月,多久的福祸同舟,我们才能成为至亲至爱?感情是一种长久的付出,而失之于口的责难却是把刀,我们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温暖一个人,而伤害却只需要愤怒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而亲情,最经不起的便是这样的敲打。人常说“爱恨纠葛”,多少人能够体会到这种情绪?对于至亲,我们会怨,但很少会去恨,只是这种夹裹着亲的怨,脱不离、断不了,比恨更苦更涩,究竟有多伤,只能冷暖自知。
有一次谈及家中诸事,小姑姑说:“是不是因为兄弟姊妹年纪渐长,有了自己的家,以前的姊妹情深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大姑姑解释道:“并不是因为感情不在了,而是经年愈久,感情被稀释了,分给了更多的人。”
可是我并不是这么认为的,我所理解的亲情,是一种历经风雨依然如旧的牵挂,夫妻可能反目,朋友或许成仇,而只有这一丝血缘,即使成为路人,也不能装作视而不见。不需太多的物质来往,你好,我添一句祝福,你不好,我送一声问候,仅此而已。
我们家的情况比较复杂,以致亲爱的同时伴随更多的是言语的中伤,所以我们这一辈间,虽然姊妹间感情甚好,因了上一辈的恩怨,交心的时刻也甚少。祖父早年离家,很多亲戚仅限于逢年过节时见到知道怎么称呼,实在是搞不懂究竟算是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这一脉,至亲之于我在父辈也就仅仅是两个叔叔和两个姑姑了。争吵总是需要一个明面上的由头,回想起来,桩桩件件措手不及的事端总是引发事态恶化的根由。成长于马克思唯物主义普及教育制度下的我,对于形而上的命运之说总是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而生活,终究动摇了我曾经坚信的真理。
我们这地方的民俗中有一种说法:老坟不能轻易动,动则隔代报应。当年祖父的亲生父亲早死,曾祖母在祖父幼时改嫁,祖父青年时离家,四十余岁返回故里,曾祖的坟已然坍塌。后来听祖父回忆说,迁曾祖坟时,曾看到炫丽刺目的碗口大的黄色花朵,围满了半个棺椁。我笑嗤:您眼花了吧?祖父侧脸幽叹:当时现场又不是我一人,你大老爷和大伯也眼花了?后来有听人讲,那种花是冥花,倘若满布整个棺椁,后人之中必出大富大贵之人,而若在花未铺满前撅了坟,后辈中必有小辈命途多舛。果然,父亲兄弟三人,家家无一幸免。也许巧合,但偶然的让人感觉冥冥中那股无形力量的着实可怕。接下来,便开始了至今不休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