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旅(5)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听完讲解员的深入讲解,着实领略了土楼的独特风情。心里忍不住为中国人的智慧而慨叹。大有不虚此行的感觉!
土楼游罢,我们随同老领导回归到土楼群外的一处餐馆,吃了从未吃过的原生态的美味佳肴,品了当地自酿的醇香米酒,更是回味无穷.......
晚间,入住到老领导安排的闽西宾馆,这儿离他家闽西报社不远,之后老领导又随同夫人与我们在宾馆闲聊了一会儿,老领导说他很感动我们的到来,也很感谢老公这么多年的惦念,祥和的目光神态中无不显露出对老公的关爱之情,话语中透露出对我们的无限祝福与满足,看见我们生活的很幸福,他说他很满足了。他的夫人一直落坐在旁边温和而安静地笑着......我与她耐心地聆听着、享受着这一对老领导与部下的三十年后的相逢畅谈.....
第二天一早,老俩口执意要送我们到龙岩高速口,还给我们特意准备了水果,花生等让我们在路上吃着,生怕我们饿着、渴着似的。大家把不舍深藏于心,在龙岩高速口我们合影留恋,记录下这最珍贵的时刻。这一别不知又是多少年的光阴了......
而后我们缓缓驶向既定的行程之中,一路直奔围头村,围头村三面临海,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蕴藏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海岸线曲折绵长,有金沙湾和月亮湾两处海滩,水质清澈,沙质洁净,是上天赐给的美妙的风景线;这里历史背景源源流长,是闻名中外的“八·二三”万炮齐轰金门的发生地,素有“美丽的围头”、“英雄的围头”等美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金鱼湖”之美誉。
这就是老公的革命根据地,生活5年之久的四连战壕,很是顺利到达他向往已久的四连部队。这儿仍显偏僻,不过连队门前约100米之处的斜对面,矗立着新打造的山石,山石上刻有“红色之旅”四个显眼大字,旁边不远处有一个嘹望塔,石雕小像手扶望远镜,好像正在看着远处的金门岛。这儿好像正在打造“八.二三”万炮齐轰金门红色旅游的革命度假村。在这儿,我让老公与车与此景融为一体,并拍照留影。
到了连队,接待我们的是一位90后的小伙子,他是四连的连长,他热情的指引着我们向连队走去,走访了这个老公曾经驻足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老连队,物是人非,唯一保留当年影子的是连队营房,不过也贴上封条既将拆迁改造,不过当年的几只大炮仍静静的留守在连队的岩洞里,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当年的大树依然郁郁葱葱地屹立连队的营房旁,那树下的枪眼依稀存在,有几辆军用车停在连队大门前的篮球场上附近,当年篮球场承载着一批又一批的热血男儿,老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身影,在这儿故地重游,让我给他拍照留影纪念。新开垦的菜地,让老公想起他们自建营房、自种菜地的情景,说的90后的小战友稍有动容,看见现在的老公,他便联想到若干年后的他们。走访了他们现在的寝室及周边的每寸土地,老公知足了,也安然了。旧地重游之后,小连长要留我们吃饭,老公不愿打扰,于是我们驱车远离这久违的连队。
土楼游罢,我们随同老领导回归到土楼群外的一处餐馆,吃了从未吃过的原生态的美味佳肴,品了当地自酿的醇香米酒,更是回味无穷.......
晚间,入住到老领导安排的闽西宾馆,这儿离他家闽西报社不远,之后老领导又随同夫人与我们在宾馆闲聊了一会儿,老领导说他很感动我们的到来,也很感谢老公这么多年的惦念,祥和的目光神态中无不显露出对老公的关爱之情,话语中透露出对我们的无限祝福与满足,看见我们生活的很幸福,他说他很满足了。他的夫人一直落坐在旁边温和而安静地笑着......我与她耐心地聆听着、享受着这一对老领导与部下的三十年后的相逢畅谈.....
第二天一早,老俩口执意要送我们到龙岩高速口,还给我们特意准备了水果,花生等让我们在路上吃着,生怕我们饿着、渴着似的。大家把不舍深藏于心,在龙岩高速口我们合影留恋,记录下这最珍贵的时刻。这一别不知又是多少年的光阴了......
而后我们缓缓驶向既定的行程之中,一路直奔围头村,围头村三面临海,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蕴藏着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海岸线曲折绵长,有金沙湾和月亮湾两处海滩,水质清澈,沙质洁净,是上天赐给的美妙的风景线;这里历史背景源源流长,是闻名中外的“八·二三”万炮齐轰金门的发生地,素有“美丽的围头”、“英雄的围头”等美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有“金鱼湖”之美誉。
这就是老公的革命根据地,生活5年之久的四连战壕,很是顺利到达他向往已久的四连部队。这儿仍显偏僻,不过连队门前约100米之处的斜对面,矗立着新打造的山石,山石上刻有“红色之旅”四个显眼大字,旁边不远处有一个嘹望塔,石雕小像手扶望远镜,好像正在看着远处的金门岛。这儿好像正在打造“八.二三”万炮齐轰金门红色旅游的革命度假村。在这儿,我让老公与车与此景融为一体,并拍照留影。
到了连队,接待我们的是一位90后的小伙子,他是四连的连长,他热情的指引着我们向连队走去,走访了这个老公曾经驻足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老连队,物是人非,唯一保留当年影子的是连队营房,不过也贴上封条既将拆迁改造,不过当年的几只大炮仍静静的留守在连队的岩洞里,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几门,当年的大树依然郁郁葱葱地屹立连队的营房旁,那树下的枪眼依稀存在,有几辆军用车停在连队大门前的篮球场上附近,当年篮球场承载着一批又一批的热血男儿,老公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身影,在这儿故地重游,让我给他拍照留影纪念。新开垦的菜地,让老公想起他们自建营房、自种菜地的情景,说的90后的小战友稍有动容,看见现在的老公,他便联想到若干年后的他们。走访了他们现在的寝室及周边的每寸土地,老公知足了,也安然了。旧地重游之后,小连长要留我们吃饭,老公不愿打扰,于是我们驱车远离这久违的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