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生与死的约定(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再后来,许明杰被日军围困活活饿死,张殿加被燃烧弹打中活活烧死,乔景昆被汉奸陷害最后也没有看到1945年那个胜利的时候。而经过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剩下了欧兴田和他另一位战友。作为新四军四师的一名侦察员,欧兴田耳闻目睹了2400多名新四军战士为保护这条要道而流血牺牲。抗战胜利后,欧兴田所在部队曾在清凉村修建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后在淮海战役期间毁于战火。到上世纪80年代,当年战斗在淮北的一些老同志重回旧地时,又提出重建陵园的建议,并把这种挂念托付给欧兴田老人,“我身体还很好“,怀着对昔日战友的眷眷之情,欧兴田义无反顾地担起重任。1925年,欧兴田就出生在这里的欧家庄,14岁参加革命,当过张爱萍将军的文书,历任参谋、少校参谋长、中央军委第一炮校行政科长等职。1938年的约定,抗战胜利后的今天应该遵守吗?
回答是肯定的:“应该!”但是要在全国的战场上找自己战友的遗体,能做到吗?能?不能?今天这个时代,如果让你去寻找一位在战争中失散的亲人,而这个人还活在人间,都是那么的不容易,而欧兴田要找的是牺牲战友的遗体。他竟然真的去做了。老人骑着自行车,有时是步行,跋山涉水寻访英烈后人,搜集、核对英烈姓名。他用了30年的时间,做这一件事,我们可想而知的难度,最快的一位遗骨他用了2年时间找到,最慢的他用了23年才找到了他的遗骨,他把他们一个一个的都接回了家。为了重建陵园,他丢下儿孙和舒适的晚年生活,跟老伴从宿州热闹的市区搬到清凉镇荒僻的乡下。让欧老欣慰的是,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的老将军们给予他巨大的支持,对抗战这段历史怀有深厚感情的乡亲们也提供了无私援助。欧兴田拖着病弱之躯,自带干粮,两年内四上北京、走访六省,找到了36位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的老领导商讨建园之事,得到了广泛支持。

生与死的约定


他没有向财政伸手要一分钱,凭着自己每月6-7千元的离休费和战友、社会的捐助,逐步完善,重新建起了淮北西大门抗日烈士陵园”。老伴去世后,欧兴田自己也住进了陵园,逐渐完善,十载守护。如今的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已经初具规模。占地22亩,9米高的古雅门楼镶嵌着由张震将军亲笔题写“淮北西大门抗战烈士陵园”匾额,陵园里松柏常青;20多座烈士墓整齐排列,均已勒碑立石,供后人凭吊。高大的红色门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一尊由张爱萍将军题词的“抗战烈士万古长青”的19米高的纪念碑屹立大地,数百个刻有知名烈士的墓碑形成错落有致的碑林,整个陵园内长眠着2400多位抗战英烈,是皖北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胜地。一个老兵,为了60多年前的一个约定,在偏僻的小山村里为战友们守墓,一守就是30年。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一种什么样的约定!他在那里守候着的是这段历史,守候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守候的是中国的崛起。同时守候着的是每一个华夏儿女,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可以抬头微笑的理由。用生命守望心中的宁静,生,为中华民族的尊严战斗、为战友守灵;死,与烈士共眠。这位老人的心,美得动人,美得自然,美的让人尊敬。与其说老人在铸就和守护丰碑,不如说他在延续和书写这个民族血液里一种荡气回肠的信念。英雄没有绝唱,军歌永远嘹亮!”今天,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那场伟大的胜利,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汇集起抗战时的磅气势,捍卫祖国的尊严,捍卫祖国的每寸一土地,不再让历史重演。铭记历史,守望和平,珍惜和平,维护和平。相关专题:约定 战友

生与死的约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