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不会辞职(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从1990年10月开始,每年4月和10月两次开考,一次最多考四科,期间也经历了向同学借钱(8元/科的考试费),后来由于考试科目相同,只能考1-2科,这样零零碎碎我花了总共3年时间,到1993年10月,我完成了法律专业专科阶段14科的全部学习任务,取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专科毕业证书,这是我迈出的人生第一步,当时的我真的是好惬意、好幸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快,我近乎完美的瑰丽的梦就被无情的现实击了个粉碎。1994年10月,我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律师资格考试,但仅以5分之差(位列全县第一)名落孙山;1995年7月,我参加了全县招收国家公办教师考试,取得全县第12名的好成绩,却以身体不合格为由“打”了出来;10月,第二次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又差了10几分与幸运再度无缘;
1996年7月,我又一次参加全县招收国家公办教师考试,取得了全县第5名的优异成绩,这次幸运地进入了面试,当时的面试,我是唯一一个穿着白跑鞋参加试教的乡村老师,面试加上笔试成绩,最终我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分配到全县最边远被誉为“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又被称为“鸟不生蛋”的县城南门户某农村中学任教。1996年10月,我第三次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跟前两次一样,又因10几分之差再次被打回了“原形”。我毕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参加工作不到两年,1996年10月,适逢全市首届国家公务员考试,当时对什么是国家公务员都不懂,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别人报了名,因为不是党员,所以不能填报我理想中报考的职位——市委组织部干部,只能选择竞争相当残酷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招收8名法官),入围比例1:
3,笔试成绩我在全市排第22名,总算入了围,但那时考录国家公务员制度才刚刚初创,内定的概率较高,当时听说中院已有7人在跟班学习,他们只要笔试成绩入围,基本上录取应该不成问题,结果呢自然不言而喻,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三个字——你懂的。1997年4月,当时县教育局从全县教师中招收写手(办公室文秘人员),我又披上战甲,参加了这轮“筛选”,遗憾的是,写作方面我很有把握,但试卷中涉及文秘和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却是我的“弱项”,因为我毕竟是学法律专业的,最终考试又演变成了一场现代版的“滑铁卢”战役。之后,就是结婚生子,对于考试和改行的事也就顾不上了。当老师就老师呗,教好学也不错,毕竟俺是正儿八经的国家教师,不能辜负了“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崇高称号。
于是,我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视学生为自己的亲人,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先有一桶水,恨不能将平生所学全部教给学生。就这样在教书育人的环境里我“蛰伏”了14年。然而命运中桀骜不驯的执拗和不屈不挠的韧性总让我不能满足现状。2012年7月,全县首届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我填报的是县委组织部,当时全县170多人参加考试,我以全县第一名的笔试成绩位居榜首(高出第二名8分多),满以为这次坛子里摸王八——十拿九稳了,不过命运还是跟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所有入围的考生中,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论论关系、后台、经济、人脉还是个人条件(我个子矮,先天不足)等,比起别人来有天壤之别,再加之那天手气比较差,抽签又抽到了第一勾,面试时因为没有参照值,评委给的分数自然不高,我再一次被命运“戏耍”了一回。
1996年7月,我又一次参加全县招收国家公办教师考试,取得了全县第5名的优异成绩,这次幸运地进入了面试,当时的面试,我是唯一一个穿着白跑鞋参加试教的乡村老师,面试加上笔试成绩,最终我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分配到全县最边远被誉为“两省三县交界之地”又被称为“鸟不生蛋”的县城南门户某农村中学任教。1996年10月,我第三次参加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跟前两次一样,又因10几分之差再次被打回了“原形”。我毕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参加工作不到两年,1996年10月,适逢全市首届国家公务员考试,当时对什么是国家公务员都不懂,就稀里糊涂地跟着别人报了名,因为不是党员,所以不能填报我理想中报考的职位——市委组织部干部,只能选择竞争相当残酷的市中级人民法院(招收8名法官),入围比例1:
3,笔试成绩我在全市排第22名,总算入了围,但那时考录国家公务员制度才刚刚初创,内定的概率较高,当时听说中院已有7人在跟班学习,他们只要笔试成绩入围,基本上录取应该不成问题,结果呢自然不言而喻,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三个字——你懂的。1997年4月,当时县教育局从全县教师中招收写手(办公室文秘人员),我又披上战甲,参加了这轮“筛选”,遗憾的是,写作方面我很有把握,但试卷中涉及文秘和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却是我的“弱项”,因为我毕竟是学法律专业的,最终考试又演变成了一场现代版的“滑铁卢”战役。之后,就是结婚生子,对于考试和改行的事也就顾不上了。当老师就老师呗,教好学也不错,毕竟俺是正儿八经的国家教师,不能辜负了“人民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崇高称号。
于是,我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视学生为自己的亲人,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先有一桶水,恨不能将平生所学全部教给学生。就这样在教书育人的环境里我“蛰伏”了14年。然而命运中桀骜不驯的执拗和不屈不挠的韧性总让我不能满足现状。2012年7月,全县首届国家公务员考试开考,我填报的是县委组织部,当时全县170多人参加考试,我以全县第一名的笔试成绩位居榜首(高出第二名8分多),满以为这次坛子里摸王八——十拿九稳了,不过命运还是跟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所有入围的考生中,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无论论关系、后台、经济、人脉还是个人条件(我个子矮,先天不足)等,比起别人来有天壤之别,再加之那天手气比较差,抽签又抽到了第一勾,面试时因为没有参照值,评委给的分数自然不高,我再一次被命运“戏耍”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