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文/罗银湖(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有些孩子为了“出风头”,还使出浑身解数,将得罗用左手托起,轻轻地抛向空中,待得罗缓缓地降落到地面的时候,便抡起右手的鞭子,奋力向得罗抽去。得罗在地上欢快地旋转着、起舞着,孩子们嘴里发出一片欢呼声和叫好声。 有时候,我们几个毛孩子,每人执一个得罗,由哪个领头的高喊一声:“开始!”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扬起手中的长鞭,对着得罗“噼噼啪啪”地抽打起来,几个得罗同时在地面旋转跳跃,煞是壮观。有时候,少波调皮地一下子抽打我的得罗,一下子抽打玉才的得罗,大家轮换着交替抽打着别人的得罗,直抽得自己浑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也不肯罢休。 还有一种最常用的得罗,是用木头做的。用一根手腕粗细的木棍,也是寸把高、直径寸把长的样子,把木棍的浑身上下削光溜,然后再仔细地将木棍削成一个圆锥形的样子,有创意的,还在得罗的顶端,用削笔刀子刻上“好得罗”“我是冠军”等几个字。
这种得罗玩起来,完全不亚于墨水瓶子做成的得罗。 另几种得罗则完全是仿照得罗的形状,用白萝卜、红萝卜或黄干泥巴做成的。白萝卜和红萝卜做成的得罗,因其水份较多,只用一两次就变形了,所以玩的人不多。泥巴做成的得罗,先要在灶里烧烤,待泥巴全部烘干后才能使用。不过,泥巴得罗在玩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撞到砖头上或是石块上,就会破掉,或者撞缺角,所以用的人也不算多。 打得罗虽然是一种很土的游戏,但几乎成了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们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学校的操场上,甚至有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随处都可听到“噼噼啪啪”的鞭子的脆响声,看到孩子们打得罗的身影。 三、板撇撇 板撇撇,也是我们童年时光最爱玩的一种游戏。 撇撇,我们又称“三只角”“四只角”。
所谓“三只角”,就是拿一张书页大小的白纸,先将白纸的左上方往右边折,折到右边的部位要与白纸的右边边缘看齐。这样,白纸的上半部就成了一个三角形。接着,再将上半部右边的纸张往左折,纸张顶上的那个角,与纸张左下方的那个角看齐。然后将纸张底端的部位,左右两边往上折平,最后,再将底部折平的部位往上,平插进折好的三角形的夹层里。这样,一个合格的“三只角”就折好了。 “四只角”则是用两张白纸制作而成的。先将两张长方形的书纸,以竖向对折。然后将对折过的书纸摆成一个“十”字形。再将底层的那张书纸,靠怀里的部位,往左折或是往右折,折的角度必须与边缘看齐。然后按照对称的原则,将底部的角往上折,以此类推,将四只角都折得平平整整后,然后将最后一只角套进另一只角的缝隙里。
这样,一个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四只角”就做成了。 那时候,可以说,我们学校每个孩子的挎包里,都装着十几个、二十个甚至更多的撇撇。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拿着撇撇,来到操场上,某个同学先将自己的撇撇——一只“三只角”或“四只角”平整地摆在地上,另外一个同学则从荷包里拿出自己相应的撇撇,还放到嘴边,煞有介事地对着撇撇吹几口气,然后握好撇撇,扬起右手,对准地上的撇撇,使劲往下板了起来。如果板撇撇的同学用力得当,因为板下去的撇撇的风力的作用,地上的撇撇就会随风翻个个儿。这样,板撇撇的同学就赢了一局。 如果在节假日,碰到某个同学不服输的话,一场板撇撇的比赛,兴可能要持续几个小时呢。板撇撇的孩子们,往往会因为比赛的输赢,或裁判的不公正,而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这种得罗玩起来,完全不亚于墨水瓶子做成的得罗。 另几种得罗则完全是仿照得罗的形状,用白萝卜、红萝卜或黄干泥巴做成的。白萝卜和红萝卜做成的得罗,因其水份较多,只用一两次就变形了,所以玩的人不多。泥巴做成的得罗,先要在灶里烧烤,待泥巴全部烘干后才能使用。不过,泥巴得罗在玩的时候,如果不小心撞到砖头上或是石块上,就会破掉,或者撞缺角,所以用的人也不算多。 打得罗虽然是一种很土的游戏,但几乎成了我们这些乡下孩子们的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尤其是冬天天冷的时候,学校的操场上,甚至有时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随处都可听到“噼噼啪啪”的鞭子的脆响声,看到孩子们打得罗的身影。 三、板撇撇 板撇撇,也是我们童年时光最爱玩的一种游戏。 撇撇,我们又称“三只角”“四只角”。
所谓“三只角”,就是拿一张书页大小的白纸,先将白纸的左上方往右边折,折到右边的部位要与白纸的右边边缘看齐。这样,白纸的上半部就成了一个三角形。接着,再将上半部右边的纸张往左折,纸张顶上的那个角,与纸张左下方的那个角看齐。然后将纸张底端的部位,左右两边往上折平,最后,再将底部折平的部位往上,平插进折好的三角形的夹层里。这样,一个合格的“三只角”就折好了。 “四只角”则是用两张白纸制作而成的。先将两张长方形的书纸,以竖向对折。然后将对折过的书纸摆成一个“十”字形。再将底层的那张书纸,靠怀里的部位,往左折或是往右折,折的角度必须与边缘看齐。然后按照对称的原则,将底部的角往上折,以此类推,将四只角都折得平平整整后,然后将最后一只角套进另一只角的缝隙里。
这样,一个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四只角”就做成了。 那时候,可以说,我们学校每个孩子的挎包里,都装着十几个、二十个甚至更多的撇撇。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拿着撇撇,来到操场上,某个同学先将自己的撇撇——一只“三只角”或“四只角”平整地摆在地上,另外一个同学则从荷包里拿出自己相应的撇撇,还放到嘴边,煞有介事地对着撇撇吹几口气,然后握好撇撇,扬起右手,对准地上的撇撇,使劲往下板了起来。如果板撇撇的同学用力得当,因为板下去的撇撇的风力的作用,地上的撇撇就会随风翻个个儿。这样,板撇撇的同学就赢了一局。 如果在节假日,碰到某个同学不服输的话,一场板撇撇的比赛,兴可能要持续几个小时呢。板撇撇的孩子们,往往会因为比赛的输赢,或裁判的不公正,而争论得脸红脖子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