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欠与补欠(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玛丽回答:“你们要把他看成一个已经长大了的‘人’,一个与自己地位平等、谁都不欠谁的‘人’,而不是一个任由父母和老人随意把玩的玩偶……”我们许多父母总觉得“欠”孩子的,老带着“亏欠”思维,一味宠着迁就给孩子“补欠”,从早到晚,从头到脚,吃喝拉撒,一概全管,“无微不至”。最终培养出一个自理能力弱、纨绔任性、成年了还不懂啥叫“过日子”、经不起一点儿风吹浪打的弱者。“欠”与“不欠”是辩证的,父母意识中的“欠”,实质根本“不欠”;
玛丽思维中的“不欠”,恰恰是我们许多家长所欠缺的,而且是孩子一生真正需要的。我们与西方家教思维的最重要差异是“不欠”与“补欠”。在美国,要是孩子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的回答是:“我有钱,你没有。”所以孩子大多从小就懂得自己“一无所有”,将来生存要靠自己努力,即使长大后继承祖业,也会尽心传承,不断开拓创新,不会躺在前人基业上坐享其成。反观我们的家教思维,如果孩子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父亲要么这样回答:“咱家很有钱,就是父母不在了,你和你的孩子一辈子也花不完。”要么这样回答:“咱家的钱虽然不多,但养活你和你以后的家还是没问题,你用不着为将来的生活发愁。
”带着这种“补欠”思维教育孩子,成功概率能多高呢?(墨未浓/文)相关专题:孩子 玛丽 父母 生活
玛丽思维中的“不欠”,恰恰是我们许多家长所欠缺的,而且是孩子一生真正需要的。我们与西方家教思维的最重要差异是“不欠”与“补欠”。在美国,要是孩子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爸爸的回答是:“我有钱,你没有。”所以孩子大多从小就懂得自己“一无所有”,将来生存要靠自己努力,即使长大后继承祖业,也会尽心传承,不断开拓创新,不会躺在前人基业上坐享其成。反观我们的家教思维,如果孩子问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父亲要么这样回答:“咱家很有钱,就是父母不在了,你和你的孩子一辈子也花不完。”要么这样回答:“咱家的钱虽然不多,但养活你和你以后的家还是没问题,你用不着为将来的生活发愁。
”带着这种“补欠”思维教育孩子,成功概率能多高呢?(墨未浓/文)相关专题:孩子 玛丽 父母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