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母亲,我生命中的烛光(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你蹒跚学步,趔趄奔跑,母亲用世界最最蜜意的眼光罩着你;当你奶声奶气开始发音,没头没尾开始往外蹦字时,母亲仿佛一下子成了老师,她会不厌其烦地一字一顿地教你,半拍半拍地引导你发音,你偶尔蹦出的一两个字清晰的发音会令她高兴得合不拢嘴,甚至大喊大叫逢人便说,我的孩子会冒话了,会冒话了……多聪明的孩子啊!路还没走稳,话还没说全,却常常学着母亲的样子,铺好正方形的小被子,然后乖乖地躺在被子上,等母亲包好带自己出门……玩够了,小脸贴在母亲耳畔睡得憨憨地被抱回来;话说全了连贯了,便整日缠着母亲问这问那,仿佛你对这个新奇世界的疑问,母亲都会一一解答,那个时候的母亲全然是自己的世界. 母亲是年少时心里的烛光,照亮你前行的方向。年少时,忽然觉得家里很穷。那个年份,所有一个层面上的老百姓能让孩子吃饱穿暖上学有学费,下学少玩一会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一日三餐有高粱米玉米面饽饽大白菜咸菜条子,已经不错了。
但是渐渐长高长大的我,却以叛逆的眼光开始挑剔自己的家庭,甚至微词自己生不逢时;为同桌每日午餐五角钱江米条的阔绰,把母亲精打细算不愿多花一分钱的行为在心底捻成抠门和迂腐;母亲亲手制作的玉米面饽饽,此时散发的不再是香甜,而是极为酸涩难耐的却用来充饥的青果子!它散发的光芒不再是金灿灿的光芒,而是一面即将被时代收敛起来的打更用的铜锣,让人觉得无限的落后和滑稽……现在想来,不禁好笑,那是攀比的心理在作怪,那么多以火箭的速度学习佼佼在前的同学,和自己相比你怎不觉得羞愧难挡面红耳赤呢?面对不听话的自己,母亲总是晓之以情,动情以理:没人看你吃啥,没人看你书包好赖,学习好才是真本事,将来才能有出息……尽管母亲不识字,话却句句是理。厚积薄发你也晓得是怎么个意思吧?

母亲,我生命中的烛光


可是那个年龄又有几个没有叛逆过?而母亲的宽容依旧啊! 当你不想念书了,母亲也没责怪你,安慰你说:“人干啥都吃碗饭,世上有路千万条,干嘛要挤那一条独木桥过河呢?”可是你心里明白,母亲那是在安慰你也是在安慰自己,学习好的自己为什么不想上学了?谁的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始料未及的四处奔波,风里来雨里去没少碰壁,是母亲每日在大门口一直眺望你归来,然后打开热气腾腾的饭盆,盛上香喷喷的米饭,然后一脸慈祥地望着你吃饭……社会不容易,生存不容易,我有什么理由抱怨母亲呢!在那穷困落后的农村,对于一对目不识丁的父母亲来说,让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多读几年书,多识几个字,已经是发挥到他们的极致了,指望他们做出超前的引领是不是对自己的愚钝在做明目张胆的开拓?再者父亲在我小学三年级时便早早先于母亲离开了,抚育幼小的我们便落在体弱多病的母亲身上,还好有大一点的姐姐哥哥帮衬。
世上最暖的怀抱便是母亲的怀抱。母亲成了我们一群孩子的捆牵绳,在母亲的领导下家庭秩序依然井然,日子红红火火,我们都渐次长大成人,都在生活的磨砺中越发出落得成熟起来,明了之前的许多不平还有疑惑,在拼命追赶自己生命以外的精神层次,认知学无涯,不断领悟人生的真谛。或许这种认知还有领悟迟了那么一步,但是就像荒坡上遇到雨水疯长起来的一片谷物,在秋后的阳光中依然是金灿灿的沉甸甸的,迟来的风韵仍不失一份甜甜的美,这种美只有在母亲的怀抱里才会倍感温馨,暖暖的柔软。 人到中年,身为人父人母,肩上的担子也越发沉重,使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责任。在那样生产力落后生产生活观念陈旧,以土里刨食的方式年复一年的劳作,又何以养育了我们一群子女?并送我们他们仰望了一辈子却也不曾踏进一步的学堂读书? 母亲背驼了,眼睛花了,却放不下手里的千针万线,纹理褶皱树皮一般的双手却灵活细腻地把棉花来絮,把单衣来裁剪,使我们在数九寒冬里穿上暖暖的棉衣,在春夏秋也有一身倜傥的衣服穿在身上。

母亲,我生命中的烛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