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览室里的别感(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人活在尘世上,由于所持的价值观不同,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此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象,美其名曰“留香”。由于每个人的作为不一样,存活在人们心中的时间也不一样。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感于刘备的“三顾”之情,为报答知遇之恩,始终追随着刘备,及至刘备不幸病逝后,继续刘备未竟之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因此,被后世人赞叹不已,千古流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对他高尚人品的最好赞美。南宋丞相文天祥始终坚持“法天不息”的思想,不畏强暴,在国破家亡,身处囹圄的危险时刻,不为高官厚禄所诱,不愿做亡国奴,舍生取义,献身正义,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他完美人格的最好写照。司马迁为了坚持历史事实,即使受酷刑,也不向强权低头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们。历史上还有好多英雄人物,不甚枚举。
他们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历史其实是正义力量和非正义力量的斗争中进步的。英雄虽去,余香弥新。
讲信修睦是为人处世的立足点。三国时期,吴国都尉赵咨出使曹魏,魏文帝问他:“像你这样的人,吴国有多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自然是因为赵咨在出使中的杰出表现引发了魏文帝的好奇心。对此,如果是一个只爱惜自己荣誉的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赵咨坦然答道:“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他使魏文帝感到吴国人杰地灵,绝不可欺。
选贤举能是世间最崇高的品德。因为,这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必须摈弃狭隘的人才观,要有敢于承认他人才识的勇气,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气馁,更不能心浮气躁。真心推荐一个好人才,只要对社会发展有利,自己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关于这一点,三国时期的名士徐庶做得好。
当徐庶到新野帮助刘备策划军事行动时,刘备觉得徐庶气度不凡,才识很高,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所以常常留他在自己军帐内吃饭,并与之探讨天下大事。席间,刘备常常称赞徐庶足智多谋,行侠仗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对于徐庶而言,是绝好的机会。可是,徐庶并没有因为刘备的赏识而沾沾自喜,而是审时度势,自感自己的才能不足以辅佐刘备开创事业的新格局,就主动地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埋在土中的黄金,是伏龙,卧在隆中的巨龙,需要得天乘飞。他真心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由于刘备还未曾真正见识过诸葛亮,就轻率地要求徐庶将诸葛亮带来。此时,深知诸葛亮的徐庶并没有照办刘备的要求,而是规劝刘备放下架子,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事实证明,诸葛亮并非随便屈就之客,而是通过了对刘备的考核后方才答应了出山辅佐的请求。
由于徐庶的真诚推荐,促成了刘备“三顾”隆中之行。此前,虽然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曾郑重地说:“伏龙、凤雏,得一人而得天下。”不知为何,并没有引起刘备的足够重视。只有徐庶,首先让刘备切身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们引领着历史前进的方向。历史其实是正义力量和非正义力量的斗争中进步的。英雄虽去,余香弥新。
讲信修睦是为人处世的立足点。三国时期,吴国都尉赵咨出使曹魏,魏文帝问他:“像你这样的人,吴国有多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自然是因为赵咨在出使中的杰出表现引发了魏文帝的好奇心。对此,如果是一个只爱惜自己荣誉的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赵咨坦然答道:“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他使魏文帝感到吴国人杰地灵,绝不可欺。
选贤举能是世间最崇高的品德。因为,这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必须摈弃狭隘的人才观,要有敢于承认他人才识的勇气,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而气馁,更不能心浮气躁。真心推荐一个好人才,只要对社会发展有利,自己也是在间接地为社会做贡献。关于这一点,三国时期的名士徐庶做得好。
当徐庶到新野帮助刘备策划军事行动时,刘备觉得徐庶气度不凡,才识很高,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所以常常留他在自己军帐内吃饭,并与之探讨天下大事。席间,刘备常常称赞徐庶足智多谋,行侠仗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对于徐庶而言,是绝好的机会。可是,徐庶并没有因为刘备的赏识而沾沾自喜,而是审时度势,自感自己的才能不足以辅佐刘备开创事业的新格局,就主动地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在他心目中,诸葛亮是埋在土中的黄金,是伏龙,卧在隆中的巨龙,需要得天乘飞。他真心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由于刘备还未曾真正见识过诸葛亮,就轻率地要求徐庶将诸葛亮带来。此时,深知诸葛亮的徐庶并没有照办刘备的要求,而是规劝刘备放下架子,亲自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事实证明,诸葛亮并非随便屈就之客,而是通过了对刘备的考核后方才答应了出山辅佐的请求。
由于徐庶的真诚推荐,促成了刘备“三顾”隆中之行。此前,虽然司马徽也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曾郑重地说:“伏龙、凤雏,得一人而得天下。”不知为何,并没有引起刘备的足够重视。只有徐庶,首先让刘备切身感受到了人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