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越是读书,越是渺小(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有时会有网上高人从新讲评,到那时才会明白自己以为的重点只不过是字面意思,还有很多地方连考虑都没有考虑。每当看到有人讲出自己从未想到的地方,就明白差异的不可思议,不理解是什么决定了差异的距离,会让自己不得其解。看过最为高深的书就是心理学,各种未听过的名词,需要跟着作者分析的思路,稍有不理解就会掉队。
每次看书总要怀着寻找的眼光,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地方不是很了解,看书不光了解作者,同样也要了解自己,看看什么地方觉得不一样,思量是否可用,理论总是千变万话,但其使用总是有一种方式。书的很多东西散落在每页纸间,一些不经意的话,一些可以考虑的东西,总在有时会突然出现,但很少有书可以从头到位尾都是那种满是惊喜意外。除非你看了一本你从来都未曾触碰地方,才会像发现新的大陆一样。在漫长的文字中很多东西早已变得没有滋味,一种观念反复出现早已经很熟了,这样的讲法总要有些变动,但是思维方式是很难突破,除了换种方式或者换一个人从新写过,才可能改变,你会养成一些比较独特的方式来弥补习惯所带来了短板,但是除了游记,大部分写作的方法每人几乎都只有一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念,每个人都不免会从复自己结论和主张,这样看到的东西就非常有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可能会看的更加全面,但首先你要知道现在你写的是什么东西,其次在从相反的地方去写,我可以觉察到自己总是会触碰看过写过的东西,那是种联想,同样也是理解的捷径和短板所在。

越是读书,越是渺小


有时你会看相同的东西,对于我来讲这是才是最关键的地方,照我一般的看法一定会很快略过,但是那也是最容易区分作者心理世界的重要地方,每种书自己都喜欢咬文嚼字,在不同的地方你会看到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角度,或远或近,有时也会看到你自己。在很多文学作品种,总要接触外国文学,你会体会到国外的著名作品不论是什么作品,翻译的功底总是现而易见,一点也不必作者差,其理解也算是全面,所谓全面就是最为贴近作者的一面,而那种更文字也加贴近自己生活,曾经一度分不出外国作品和国内文学的差异,如果不是地名的叫法不同,也许不知道是出自哪里,这也算是精神世界的交流。
文学的世界里其实不分你我只是知识结构不一样,如何读书,培根似乎是这方面的行家,也是他让我着迷读书。如果你喜欢读书,一定记得很多人都是你的老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