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 洞 了(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原来那位老人还没有走,在我的心目中,他俨然已经成为我的长辈了,在我一生中难以忘却。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在工地上,不知多少遍地重复运用着老人教给我的办法,用炸药雷管与石头打交道,山林里经常响起我那口哨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工程不断地向前推进。隔着一道山梁,两边同时从两端向中间突破,我的口哨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在山梁两面响起,那位老人每隔三天就从山下背着一百多斤的炸药到山上工地来,我每天就负责用他背上山的炸药和雷管,漫山遍野地奔跑着装药点炮炸石头。
工程进展一段时期以后,工地上有20~30多米一段的土质相当糟糕,往往是我们头一天刚挖好的地段,第二天就出现大面积塌方,把头一天刚挖好的地段全部填满,甚至会出现比没有挖的以前还要多得多的土石方,如果老是像这样头一天刚挖走,第二天垮下来填平,毛主席讲过愚公移山,你现在就是把愚公请来,这个场地上的土方是边挖边垮,边垮边挖,恐怕愚公也没办法。我们岂不是永远有掏不完的土,永远都完不成任务了?再也下不到山了?
大家发愁了,不少突击员开始掉眼泪了,我们坐在工地上休息的时候,呆呆地眼看着前面不远处,随着哗啦哗啦地响声,又有一大片泥土和石块从山坡高处顺着山势垮塌下来,(估计有几十立方米吧)把我们这几天努力刚平整出的一片空地全填满了。面对这些预料不到的严重困难,大家围坐在一个乱石堆前,难过得低着头默默无语,谁也不愿意说第一句话。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反到是提醒了大家,“小石头,你既然能用雷管和炸药去炸石头,那面对已经垮下来的那么多石头、泥巴和粘土,你又有莫得办法收拾它喃?”我不记得当时我顺口说了句什么,竟然会赢得大家对我一阵叫好,纷纷拍起巴巴掌来,工地负责人汪乡长立刻把我拉到一边,和我说开了悄悄话:“如果实在不行,就不要蛮干,对垮塌下来的泥巴和石头,大家可以慢慢地掏,一切都要从安全出发,首先考虑安全,宁可慢点也要保障安全,千万不能冒险。”当时我只张了张嘴,什么话也说出来,站在一条小路岔口旁,低着头默不作声。主要是因为山上的炸药不够了,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我就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可没有过几天,那位名叫余新哲的老人又来了,当我看见这位老人喘着粗气,费力把一百多斤的炸药背上山来,心中不由得产生了敬意,看着那个装满土造黄色炸药的麻袋包,一个大胆而淘气的想法在大脑里马上形成了。于是,我笑眯眯地双手接过老人背上的炸药包,换过肩膀顺手揹在自己的背上,陪着这位老人先到竹笆子工棚里,安排他找地方休息,我又转到工棚库房那儿露了一个面,把背上来的炸药先交给保管员,办理入库登记,同时又办理出库手续,那位老人走了几十里山路,刚揹上来的那麻袋炸药,就被我悄无声息地揹回了工地,放在垮塌最严重的那个地段。接着就用锄头掏了一个直径接近半公尺的深坑。把这一百多斤炸药一股脑全倒了进去,为了保险稳妥起见,我还特意用了6个雷管绑在一起,插到深土坑内的炸药中间,上面用泥土把炸药压紧,使劲地吹响了口哨。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在工地上,不知多少遍地重复运用着老人教给我的办法,用炸药雷管与石头打交道,山林里经常响起我那口哨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工程不断地向前推进。隔着一道山梁,两边同时从两端向中间突破,我的口哨声和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在山梁两面响起,那位老人每隔三天就从山下背着一百多斤的炸药到山上工地来,我每天就负责用他背上山的炸药和雷管,漫山遍野地奔跑着装药点炮炸石头。
工程进展一段时期以后,工地上有20~30多米一段的土质相当糟糕,往往是我们头一天刚挖好的地段,第二天就出现大面积塌方,把头一天刚挖好的地段全部填满,甚至会出现比没有挖的以前还要多得多的土石方,如果老是像这样头一天刚挖走,第二天垮下来填平,毛主席讲过愚公移山,你现在就是把愚公请来,这个场地上的土方是边挖边垮,边垮边挖,恐怕愚公也没办法。我们岂不是永远有掏不完的土,永远都完不成任务了?再也下不到山了?
大家发愁了,不少突击员开始掉眼泪了,我们坐在工地上休息的时候,呆呆地眼看着前面不远处,随着哗啦哗啦地响声,又有一大片泥土和石块从山坡高处顺着山势垮塌下来,(估计有几十立方米吧)把我们这几天努力刚平整出的一片空地全填满了。面对这些预料不到的严重困难,大家围坐在一个乱石堆前,难过得低着头默默无语,谁也不愿意说第一句话。
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反到是提醒了大家,“小石头,你既然能用雷管和炸药去炸石头,那面对已经垮下来的那么多石头、泥巴和粘土,你又有莫得办法收拾它喃?”我不记得当时我顺口说了句什么,竟然会赢得大家对我一阵叫好,纷纷拍起巴巴掌来,工地负责人汪乡长立刻把我拉到一边,和我说开了悄悄话:“如果实在不行,就不要蛮干,对垮塌下来的泥巴和石头,大家可以慢慢地掏,一切都要从安全出发,首先考虑安全,宁可慢点也要保障安全,千万不能冒险。”当时我只张了张嘴,什么话也说出来,站在一条小路岔口旁,低着头默不作声。主要是因为山上的炸药不够了,所以,在那段时间里,我就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可没有过几天,那位名叫余新哲的老人又来了,当我看见这位老人喘着粗气,费力把一百多斤的炸药背上山来,心中不由得产生了敬意,看着那个装满土造黄色炸药的麻袋包,一个大胆而淘气的想法在大脑里马上形成了。于是,我笑眯眯地双手接过老人背上的炸药包,换过肩膀顺手揹在自己的背上,陪着这位老人先到竹笆子工棚里,安排他找地方休息,我又转到工棚库房那儿露了一个面,把背上来的炸药先交给保管员,办理入库登记,同时又办理出库手续,那位老人走了几十里山路,刚揹上来的那麻袋炸药,就被我悄无声息地揹回了工地,放在垮塌最严重的那个地段。接着就用锄头掏了一个直径接近半公尺的深坑。把这一百多斤炸药一股脑全倒了进去,为了保险稳妥起见,我还特意用了6个雷管绑在一起,插到深土坑内的炸药中间,上面用泥土把炸药压紧,使劲地吹响了口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