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一篇:遇到好人郝守才(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南下同志笑容可掬地盯着我,柔声细语地说道:“现在除了西藏和台湾,全国都已经解放了,你还能到哪里去打仗?若真的不想读书了,就来跟我当个通讯员,怎么样?”看着他那认真的样子,不像是在逗我玩。这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姆妈那双布满道道血口子的手。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我的父母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都在长沙读书,父亲上的是明德中学,母亲在周南女子中学。后来听八姨妈闲聊时对人说,那时候他俩好像就有了那么一点点“新思潮”,两人相识并相爱。也许是缘分吧,这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门不当户不对’的亲事,竟然得到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科三期,后来又当上了国民革命军中将司令的外公的点头应允。高中毕业之后,两人就结了婚,婚后,父亲去上海继续求学,毕业后又去了国民革命军炮兵第一旅。母亲则一直住在外公家里,后来又跟着父亲住在了军队的驻地。
父亲老家,只有我奶奶一个人,住在衡阳西乡一个叫做梅子皂的小山沟沟里,守着几十亩田。解放后,奶奶被划为地主。已经参加了革命工作的父亲,立即理所当然地将家里的全部动产,统统交给了老家的人民政府,作为即将开展的土地改革清算时的退赔款。家里的生活来源就全靠父亲一人的工资了(那时他不算“供给制”,属于“留用人员”,每月都有工资,标准好像是一个月三百斤大米)。一家大小六张嘴,生活过得很是拮据。后来街道组织妇女替部队纳军鞋底,用大米支付工资(具体数目我不清楚)。那鞋底材料是各色各样的碎布片,先用糨糊层层粘连成为厚厚的“布帮子”,晒干后剪切成为鞋底形状,姆妈便去领些回来,再用两块专为纳鞋底用的木板将布帮子紧紧地夹住,然后就用一只小钻子在厚厚的鞋底上面先钻一个孔,再用粗大的铁针,将粗粗的麻线从鞋底的这一面穿到另一面,用手将麻线用劲拉紧,再穿回到另一面,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最后整个鞋底全被麻线密密麻麻地盖住了才算完工。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一篇:遇到好人郝守才


在我的眼里,这被人称为“千层底”的布鞋底实在是太厚了,似乎真的有“一千层”!每每看到姆妈费力地纳着那鞋底,虽然已经用钻子钻过孔了,可钻子刚扯出来,那小针眼就好像自动复了原,她费力地将针从那钻出的小孔里扎进去,可那根粗针还是只能扎进去一半,就再也不动了,这时候就要靠用“顶针”——那铁顶针上面布满了小坑,戴在右手中指上,看起来好像是一只镂花的戒指——将针头顶在随便的一个小坑里,用劲往鞋底里面推,针的大部分推了过去,可那“针屁股”依然顽强地留在鞋底外面,用顶针根本推不动。这时候就要用牙齿咬住针尖,硬将它从鞋底里面拽出来。她每纳十来针,还要停下来,将那针尖在自己的头发里面擦几下。
我问这是为什么?姆妈无可奈何地笑笑说,她也不清楚,可人人都是这样做,想必是针沾了头发油,扯起来省点力?小小的一只鞋底,怕有成千上万个针眼,姆妈就这样在寒气逼人的冬天,日复一日,默默地纳着,纳着,两只手上布满了道道的血口子。每当我放学回家,看到母亲费力地扯拉着那粗粗的麻线,就觉得那密密麻麻的针眼,都扎在了我心上。

我在西藏五十年——第一篇:遇到好人郝守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