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我的恋爱观(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斯藤伯格有个对爱情的有趣的分类,他把爱情分为了大致的八类——无爱、喜欢、迷恋、空洞的爱、浪漫的爱、伴侣的爱、虚幻的爱、圆满的爱。而这八类取决于爱情三角论三边边长的长度,这个划分为研究千姿百态的爱情真还是提供了一个普世的框架。
苏格拉底曾说爱是从美中孕育而出,也就是说爱情应该是从对方获得审美情感,产生两情相悦的心理感觉,探寻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能够支撑和坚固的爱情基石。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柏拉图也有一种爱情观即柏拉图式爱情观,一种近乎完美的精神恋爱观。不过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多遭人摒弃,因为它忘了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类最原始的东西——力比多。从弗洛依德的观点来说我想可以这样理解:所谓谈恋爱,从人类最原始的角度出发是因为男人想找回从母亲那种母性的温暖,而女人是想找到一种值得依赖的安全感。当然柏拉图有一种理解,大概意思是:人类出生前及死后人类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男女是一个完美的个体,不需要寻找失去的东西,而在我们这个世界中男女分开,所以也就出现了寻找另一半的说法。
有时候真感觉爱情像自我的一种生命表现,仿佛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爱情,那么无异于获得了另一种生命的形式,获得了“人”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爱情成了人生旅途上新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使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犹如马克思在写给燕妮的情书中说到:“爱情,不是对费尔巴哈‘人’的爱,不是对摩莱肖特的‘物质的交换’的爱,不是对无产阶级的爱,而是对亲爱的即对你的爱,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人。”费尔巴哈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在费尔巴哈的辞典中,爱情就意味着对抽象的“人”的爱。

我的恋爱观


而摩莱肖特的爱是非常实际的爱,他把爱情等同于物质的交换。有趣的是马克思认为爱情与对无产阶级的爱是对立的,不是说爱情与对无产阶级的爱的存在自相矛盾,而是说爱情与对无产阶级的爱有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的对象分为男人和女人,而对人的理解我想大致可以分为男人和女人吧。记得两年前和小学班长谈各自的理想时,她说以后想做教师或律师,我说我以后要做研究,做科研方面的东西。我疑惑道为何彼此的目标如此不同,她笑笑说男女本来就有别嘛,当然出入会很大。我当时真正意识到男女有别,而当时的我在文字上的思考也仅仅是生理方面及个别心理方面。现在想来,男女有别主要用该在三个方面——生理,心理及社会属性。当然复杂的生物学方面及印象中大而无当的社会学注定我是不会明白的,现在的理解依旧驻足在心理学方面。
昨天湖北二师的那位学姐给我推荐了约翰·格雷写的一套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我回答说,我前段时间刚把这套书看完了其中一本,讲得很真实,很有理。学姐还说约翰·格雷前段时间还来武汉了呢,我很吃惊,当然这是后话了。
约翰说女人常常存在一种“知晓心情”及“群体认同心理”的心理学现象,这导致了大多女性喜欢逛街的现象,为了满足自己心理需要而“治疗”选择逛街的这种现象有点不可思议;有趣的是书中解释了女人为何爱“说谎”,如果对女人用“三分法”进行划分,那么可简单分为:撒娇的女人、撒野的女人和说谎的女人。张爱玲也说了,如果你向女人猛然提出一个问题,她的第一个回答大概是正史,第二个回答就是小说了。这到也印证了那一句话:男人撒大慌,女人撒小慌。难怪有人才说:女人家的心理最难琢磨。有一种感觉:如果这个时代还有什么圣人的话,那么这个圣人一定是女人,或者说是按女人的标准来制定的。

我的恋爱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