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第一女儿”都嫁给了谁(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日本纪宫公主(名清子)出嫁,一度引来极大关注,不仅因为这是日本皇室自1960年以来首次嫁女儿,更因为30多岁的公主下嫁的是一介平民。
纪宫公主性情温婉,多才多艺,喜欢古典文学,爱好排球运动。专门负责皇宫日常事务的官员透露,纪宫公主很早便学习刺绣,连毛衣都是自己织的;因为熟知出国访问的礼仪,清子还得到了“皇家外交官”的美誉;另外,她还是日本著名的舞蹈家。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要找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白马王子却不那么容易。清子直到30多岁,还独守空闺。而这多少与她性格内向有关。
清子从小喜爱小动物,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鸟类观察和研究,生活就是“两点一线”:不是到鸟类研究所上班,就是在皇宫及赤坂御用地进行调查,其余时间便是参加皇室的各种典礼活动,很少有和男性接触的机会。
更要命的是,纪宫公主的结婚对象要符合以下标准:不能从政或经商,不能住在海外。而且早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清子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好像也并不上心。
“公主不急,皇帝急”,为了清子的婚事,日本官方可谓想尽了办法,甚至考虑修改宪法,让嫁入民间的纪宫公主也能支领皇族费。
2003年11月,纪宫公主出国访问,顺道先去了一趟巴黎,参加一个秘密餐会。其实,那是日本天皇特意安排的相亲,要促成纪宫公主与一名鸟类研究专家的交谊。可惜后来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2004年11月,终于传出了“纪宫公主订婚”的消息,“驸马”就是在东京都政府从事城市规划的小职员黑田庆树。
黑田庆树生于1965年,比清子大5岁,生日与纪宫公主仅相差一天。黑田祖上曾是贵族,不过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黑田乃彻头彻尾的一介平民。父亲在他20岁的时候去世,他与守寡的母亲居住在一套公寓内。 不知何时,媒体上多了个“第一女儿”的说法。被冠以这一称号的各国元首的女儿们,或欣然受之,或不为所动。但外界对她们的关注一如既往,特别是对她们婚恋的跟踪热情,更是不曾稍有减弱。
何以至此?原因是人们欲从中发现一个秘密:众人追逐的权势,一旦与爱情婚姻这个永恒的话题相结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于是,第一女儿们的爱情、婚姻,乃至嫁妆和婚庆场面等,都成了新闻中的热点。
近几年,又一批“第一女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从东方到西方,在不同国度,她们或待嫁闺中,或走进了洞房,有的洒下了伤心泪,(推荐资讯:优美文章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千姿百态但又似曾相识的婚恋故事再次上演。
“皇帝”嫁女平民化
中国的老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这大概是一般人的常识推断,但历史上的反证却不少。
纪宫公主性情温婉,多才多艺,喜欢古典文学,爱好排球运动。专门负责皇宫日常事务的官员透露,纪宫公主很早便学习刺绣,连毛衣都是自己织的;因为熟知出国访问的礼仪,清子还得到了“皇家外交官”的美誉;另外,她还是日本著名的舞蹈家。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要找到一位情投意合的白马王子却不那么容易。清子直到30多岁,还独守空闺。而这多少与她性格内向有关。
清子从小喜爱小动物,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鸟类观察和研究,生活就是“两点一线”:不是到鸟类研究所上班,就是在皇宫及赤坂御用地进行调查,其余时间便是参加皇室的各种典礼活动,很少有和男性接触的机会。
更要命的是,纪宫公主的结婚对象要符合以下标准:不能从政或经商,不能住在海外。而且早已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清子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好像也并不上心。
“公主不急,皇帝急”,为了清子的婚事,日本官方可谓想尽了办法,甚至考虑修改宪法,让嫁入民间的纪宫公主也能支领皇族费。
2003年11月,纪宫公主出国访问,顺道先去了一趟巴黎,参加一个秘密餐会。其实,那是日本天皇特意安排的相亲,要促成纪宫公主与一名鸟类研究专家的交谊。可惜后来两人的关系并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2004年11月,终于传出了“纪宫公主订婚”的消息,“驸马”就是在东京都政府从事城市规划的小职员黑田庆树。
黑田庆树生于1965年,比清子大5岁,生日与纪宫公主仅相差一天。黑田祖上曾是贵族,不过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黑田乃彻头彻尾的一介平民。父亲在他20岁的时候去世,他与守寡的母亲居住在一套公寓内。 不知何时,媒体上多了个“第一女儿”的说法。被冠以这一称号的各国元首的女儿们,或欣然受之,或不为所动。但外界对她们的关注一如既往,特别是对她们婚恋的跟踪热情,更是不曾稍有减弱。
何以至此?原因是人们欲从中发现一个秘密:众人追逐的权势,一旦与爱情婚姻这个永恒的话题相结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于是,第一女儿们的爱情、婚姻,乃至嫁妆和婚庆场面等,都成了新闻中的热点。
近几年,又一批“第一女儿”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从东方到西方,在不同国度,她们或待嫁闺中,或走进了洞房,有的洒下了伤心泪,(推荐资讯:优美文章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千姿百态但又似曾相识的婚恋故事再次上演。
“皇帝”嫁女平民化
中国的老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这大概是一般人的常识推断,但历史上的反证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