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为何几张报纸挽救了红军的命运?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山西军阀阎锡山于七月二十二日在绥靖公署省府纪念周报告上说:“陕北匪共甚为猖獗,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完全赤化者有八县,半赤化者十余县,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有扩大区域威势。”“全陕北赤化人民七十余万,编为赤卫队者二十余万,赤军者二万。”
8月1日《大公报》报道:
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则说:“盘踞陕北省为红军二十六军,其确实人数究有若干,现无从统计,但知其枪有万余。匪军军长刘志丹辖三师,为匪主( 推荐阅读:我的真实献妻经历,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力部队,其下尚有十四个游击队。此外各种小组及赤卫队等则甚多。匪军现完全占领者有五县城,为延川、延长、保安、安塞、安定等。靖边一度陷落,顷已收复。本人自去岁开到陕北接防担任剿匪后,与匪大小战不下百余次。其后因扰乱绥远之杨小猴匪部窜至陕境,本人抽兵前往堵剿,同时冯钦哉部又调至陕南震慑,以防范徐海东匪部,官兵之力量薄弱,匪军之防地乃愈扩大。当时曾被占有十县之地,防线延长,交通不便,如是剿匪更为不易。现在陕北状况,正与民国二十年之江西情形相仿佛。”
毛泽东由此知道在陕北还有一块几乎与江西中央苏区面积一样大的根据地。毛泽东眼睛一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目的地--陕北苏区!
9月21日,在哈达铺镇关帝庙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会上宣布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整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分别由一军团、三军团和中央纵队改编。陕甘支队全军约七千余人,作战部队约六千人,大部分是政治坚定、作战勇敢的红军干部。9月27日,陕甘支队到达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次日,在此举行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放弃俄界会议确定的行动方针,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同西北红军和红二十五军会合。会议正式决定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为何几张报纸挽救了红军的命运?_历史故事


10月10日,陕甘支队翻过六盘山,抵达甘肃省镇原县三岔镇,刘志丹派来寻找中央红军的代表在这里与陕甘支队相遇。毛泽东看到刘志丹的亲笔信,心情无比振奋,他当即登上山坡,挥舞着手中的信,向大家宣布就要到达陕北根据地的消息。
10月19日,毛泽东率部队进驻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镇。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布: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了两千多里,到达这一地区的任务已经完成。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我们的任务是保卫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至此,行程两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的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陕甘根据地:刘志丹、习仲勋艰苦创业的果实
陕甘革命根据地,也称西北革命根据地,是由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组成的。
1927年,中共陕西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选派共产党员赴陕甘边和陕北地区开展革命武装工作,刘志丹、谢子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32年2月,刘志丹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同年12月,根据中央指示,将其整编为红二十六军。
1933年春,以陕西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成立。仍然是在这个春天,红二十六军政委杜衡命令部队南下渭华地区,不料遭遇敌人的围剿,部队最终被打散。刘志丹在这紧要关头,带领部分官兵转移到甘肃庆阳一带,坚持斗争,后返回照金和时任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习仲勋会合。同年11月,陕甘边特委决定恢复红二十六军,成立四十二师,并创建以陕西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习仲勋为创建根据地进行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而红四十二师在刘志丹的带领下,对国民党军主动出击,扩大了根据地。

为何几张报纸挽救了红军的命运?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