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一生的十大高招以及五次失误_历史故事(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十、1945年9月,毛电令:120师开赴晋西北,115师挺进晋东北,129师在晋东南展开,三支大军呈品字形分布,相互可以联络,支援,又可以保护党中央的安全,还位于敌后,便于分散发展力量和保存实力。
五次失误:
一、1945年6月23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的名义复电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以免延误时机。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这个电报太迟了,距离国军的进攻还有两天多,当皮定钧接到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时,离国军的进攻只有二十多个小时了。
二、四平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为交通枢纽,成为国共两军攻防重镇。国军向北推进,必克四平,共产党固守长春,必守四平。另一方面,毛泽东想固守四平以拖延时间,确保北部大城市,等待调停中国内战的美国特使马歇尔由美返华,可获得更多谈判筹码。不过,林彪对毛死守四平主张最初持不同看法,他不看重固守城市,而强调消灭敌人,实际上他深知对方火力强大,不愿硬拼;在激战中,因兵力悬殊而无法守住,黄克诚电报吁求放弃四平、长春,毛置之不理。毛在战前指示,准备数万人伤亡。结果四平没守住,还伤亡惨重,丧失了战略主动,林彪此后一直撤到齐齐哈尔以北。
三、第三个失误是1948年初毛泽东要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挺进江南。由于粟裕力谏,没有实施,没有造成损失。
四、土城战役是发生在1935年1月下旬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恶仗。遵义会议后,红军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泽东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见这一带道路两边皆是山谷,便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蹉商,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欣赏,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兵力,围歼川军郭勋祺师,保障下一步顺利北渡长江。这场战斗是毛泽东提议而由红军总部决定的,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28日,战斗打响后,川军遭到重创,但红军也出现了不少伤亡。经过连续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没有达到战役目标的原因是情报不准,对敌人的数量和战斗力估计不足。
五、1946年6月12日,毛泽东,在复陈毅的电报中说:“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裕)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13日,在给粟裕的电报中说:“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你们如彻底粉碎华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在这里,老毛犯错误了,其实老毛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他以为粟部彻底粉碎华中蒋军的进攻,可惜的是,他高估了华中野战军的实力。事实真相是:七战七捷很漂亮,可对蒋军来说,那只不过是皮毛而已,接下来呢,由于苏中、淮南失去了协同作战的大好时机,双方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苏中、淮南一个都没有保住,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次失误:
一、1945年6月23日,毛泽东主席以中央的名义复电中原局:“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以免延误时机。望团结奋斗,预祝你们胜利。”这个电报太迟了,距离国军的进攻还有两天多,当皮定钧接到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时,离国军的进攻只有二十多个小时了。
二、四平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为交通枢纽,成为国共两军攻防重镇。国军向北推进,必克四平,共产党固守长春,必守四平。另一方面,毛泽东想固守四平以拖延时间,确保北部大城市,等待调停中国内战的美国特使马歇尔由美返华,可获得更多谈判筹码。不过,林彪对毛死守四平主张最初持不同看法,他不看重固守城市,而强调消灭敌人,实际上他深知对方火力强大,不愿硬拼;在激战中,因兵力悬殊而无法守住,黄克诚电报吁求放弃四平、长春,毛置之不理。毛在战前指示,准备数万人伤亡。结果四平没守住,还伤亡惨重,丧失了战略主动,林彪此后一直撤到齐齐哈尔以北。
三、第三个失误是1948年初毛泽东要粟裕率领三个纵队挺进江南。由于粟裕力谏,没有实施,没有造成损失。
四、土城战役是发生在1935年1月下旬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场恶仗。遵义会议后,红军分三路向赤水河以东地区推进。毛泽东在向土城镇行军途中,见这一带道路两边皆是山谷,便同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蹉商,如果追兵孤军深入,红军可以在土城以东的青杠坡利用有利地形,集中优势(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欣赏,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兵力,围歼川军郭勋祺师,保障下一步顺利北渡长江。这场战斗是毛泽东提议而由红军总部决定的,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28日,战斗打响后,川军遭到重创,但红军也出现了不少伤亡。经过连续几个小时激战,没有取得较大战果。没有达到战役目标的原因是情报不准,对敌人的数量和战斗力估计不足。
五、1946年6月12日,毛泽东,在复陈毅的电报中说:“粟裕军前日在苏中第二个胜仗,不但使苏中蒋军陷入极大困难,亦将使淮南第五军无法北调。粟(裕)部在苏中民情熟悉,补给容易,地形便利,苏中敌军装备亦比第五军差,较易取胜。马上调淮南,因敌人硬,地势险,不一定完成切断蚌浦路任务,不如令粟部再在苏中作战一时期,再打一二个胜仗,使苏中蒋军完全转入守势,保全苏中解放区,对全局有极大利益,这样配合淮北作战,更为有利。”13日,在给粟裕的电报中说:“苏中各分散之敌,利于我各个击破,望再布置几次作战......你们如彻底粉碎华中蒋军之进攻,对全局将有极大影响。”在这里,老毛犯错误了,其实老毛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他以为粟部彻底粉碎华中蒋军的进攻,可惜的是,他高估了华中野战军的实力。事实真相是:七战七捷很漂亮,可对蒋军来说,那只不过是皮毛而已,接下来呢,由于苏中、淮南失去了协同作战的大好时机,双方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苏中、淮南一个都没有保住,真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