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做了一件毛泽东都没敢做的大事!_历史故事(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粟裕一度称自己的建议为“管见”,实际上,这是他站在高处的“远见”,正如他( 推荐阅读:少妇与猛男偷情故事,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在回忆当时的心境时所说:“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在即将执行上级赋予的作战任务时,应当结合战争的全局进行思考,从全局上考虑得失利弊,把局部和全局很好地联系起来。”
4月初,陈毅回到濮阳,粟裕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作了汇报,陈毅大为吃惊。经过多次深入交换意见,陈毅支持粟裕将建议上报中央军委。4月18日,粟裕终将该电发出,第四次建议在中原打大仗。这封电报篇幅长达三千字(在粟裕电文中极少),证据充分,说理透彻,更有粟裕自己的战争实践经验。看到电报,毛泽东也犹豫了,权衡了三天也无法拍板,于是通知陈毅和粟裕去西柏坡面议。
毛泽东最后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同时也规定,如果华野和中野无法粉碎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华野一兵团仍要立即渡江南下。豫东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央军委于7月14日才明确改变了渡江计划;济南战役胜利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做出“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的决策。
将“小淮海战役”发展为“大淮海战役”的第三次建议对解放战争进程影响巨大,它充分体现了粟裕从全国战略全局出发,在江北大量歼敌,为日后渡江作战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
1948年9月24日晨,济南尚未完全攻下,粟裕就提出了“小淮海战役”的建议,不过,这还仅仅是一场华野的“独角戏”。粟裕的主旨是攻敌打援,而且重在打援。按照他的部署,华野部队将分成两部,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少部兵力攻占两淮,以主力准备截歼由徐州及陇海路东段南援之敌;第二步敌若不援则乘机攻占海州和连云港。虽然“小淮海战役”规模不大,但仍然体现了粟裕深远的战略眼光:“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军委于9月25日复电表示赞同,并增加了歼灭黄伯韬兵团的战役目标,将“两步走”发展为“三步走”,使“小淮海战役”成为“中淮海战役”。11月6日,“中淮海战役”打响后,海州之敌迅速向西靠拢。8日,黄伯韬兵团还未就歼,粟裕即向中央军建议将“中淮海战役”进一步发展为“大淮海战役”:歼灭黄兵团后,放弃“中淮海战役”原定的后两个作战目标,主力西向,进击徐(州)蚌(埠)线,包围并歼灭徐州之敌。
可见,“大淮海战役”的目标与“小淮海战役”已经大相径庭,是把中原的“几口饭一口吃下去”。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不但将使中原局势彻底改善,全国解放战争的全局也必将大为改观,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粟裕之所以敢下这个决心,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正如他在8日的电文开头所说:“近来全国战场的不断胜利,尤其是东北的伟大胜利与完全解放,促成战局的急剧大变化。”显而易见,粟裕提出“大淮海战役”是以全国战略全局为出发点考虑的。“大淮海战役”截断徐蚌线和辽沈战役攻占锦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4月初,陈毅回到濮阳,粟裕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向他作了汇报,陈毅大为吃惊。经过多次深入交换意见,陈毅支持粟裕将建议上报中央军委。4月18日,粟裕终将该电发出,第四次建议在中原打大仗。这封电报篇幅长达三千字(在粟裕电文中极少),证据充分,说理透彻,更有粟裕自己的战争实践经验。看到电报,毛泽东也犹豫了,权衡了三天也无法拍板,于是通知陈毅和粟裕去西柏坡面议。
毛泽东最后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同时也规定,如果华野和中野无法粉碎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华野一兵团仍要立即渡江南下。豫东战役胜利结束后,中央军委于7月14日才明确改变了渡江计划;济南战役胜利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做出“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全部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作战”的决策。
将“小淮海战役”发展为“大淮海战役”的第三次建议对解放战争进程影响巨大,它充分体现了粟裕从全国战略全局出发,在江北大量歼敌,为日后渡江作战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
1948年9月24日晨,济南尚未完全攻下,粟裕就提出了“小淮海战役”的建议,不过,这还仅仅是一场华野的“独角戏”。粟裕的主旨是攻敌打援,而且重在打援。按照他的部署,华野部队将分成两部,分两步走:第一步以少部兵力攻占两淮,以主力准备截歼由徐州及陇海路东段南援之敌;第二步敌若不援则乘机攻占海州和连云港。虽然“小淮海战役”规模不大,但仍然体现了粟裕深远的战略眼光:“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
中央军委于9月25日复电表示赞同,并增加了歼灭黄伯韬兵团的战役目标,将“两步走”发展为“三步走”,使“小淮海战役”成为“中淮海战役”。11月6日,“中淮海战役”打响后,海州之敌迅速向西靠拢。8日,黄伯韬兵团还未就歼,粟裕即向中央军建议将“中淮海战役”进一步发展为“大淮海战役”:歼灭黄兵团后,放弃“中淮海战役”原定的后两个作战目标,主力西向,进击徐(州)蚌(埠)线,包围并歼灭徐州之敌。
可见,“大淮海战役”的目标与“小淮海战役”已经大相径庭,是把中原的“几口饭一口吃下去”。如果这一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不但将使中原局势彻底改善,全国解放战争的全局也必将大为改观,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粟裕之所以敢下这个决心,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正如他在8日的电文开头所说:“近来全国战场的不断胜利,尤其是东北的伟大胜利与完全解放,促成战局的急剧大变化。”显而易见,粟裕提出“大淮海战役”是以全国战略全局为出发点考虑的。“大淮海战役”截断徐蚌线和辽沈战役攻占锦州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