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彪争国家主席内幕:怕活不过毛泽东?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设与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实际上在此问题下掩盖着许多的心思和矛盾。
很多人在当时曾大惑不解,在毛泽东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时候,林彪怎么会不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怎么敢逆毛泽东的意愿而动?林彪已经是党章上明确规定的接班人,为什么还要费劲去争当国家主席?其实,说穿了也好明白。一、到了此时,林彪认为,党章上已确定他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自己的地位问题是保了险的,有力量来争一争了。二、国家主席这一头衔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力,这是党的副主席的地位所代替不了的。林彪的党羽也想让林彪出任此职。林妻叶群就曾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三、林彪的党羽觉得林身体不好,怕他活不过毛泽东。特别是林妻叶群,竭力怂恿林彪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再进一步。四、四届人大是一次重要的权力再分配的机会。林彪与江青两大集团之间,自“文革”以来一直就是有分有合,而越到后来就越是分多合少,并相互龃龉、争权夺利。
此次人大如能确立林彪为国家主席,就会为林集团带来与江集团角斗的重要分量。以上几点,对于林彪及其党羽,的确事关重大。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因为如此,在设国家主席一职的问题上,林彪及其党羽才敢于违毛泽东之愿,一意孤行。
1970年8月23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
庐山,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发生过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的多事之地。在这里,林彪曾大肆恶意附和,整过他人。他并不知道,庐山,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个不祥之地。
一上庐山,矛盾就爆发了。
开始,是林彪抛出一个讲话,暗藏要设国家主席之意。林彪的党羽随之四处鼓噪游说,宣传他们的主张。接着,就是江青等人出面,到毛泽东处告状,“反映”林彪集团的异常动向。最后,是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林彪的党羽受到严厉批评,阴谋宣告失败。
9月6日,这个风云激变的九届二中全会,终于闭幕。毛泽东最后发表了令与会者振聋发聩的讲话,用他那特有的、尖锐却不失潇洒的言辞,批判了林彪及其党羽的闹剧。
在这次全会上,一些林彪集团的干将受到了批判,纷纷被迫做了检查。最惨的当属“半路出家”的陈伯达。此前不久,他刚刚改换门庭归附林彪,刚想借这次全会有所表示,就落得个受到批判又受到审查的地步。
这次风云跌宕的会议,以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结果结束了。毛泽东虽然在会上没有点林彪的名,但他极其敏锐地看清楚了,这是一场新的斗争,而且,这个斗争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这场斗争的双方,是毛泽东,和他新选定的接班人--林彪。
会后,在发起揭发批判陈伯达的运动的同时,毛泽东开始采取各种办法限制和削弱林彪集团的势力,多次尖锐地点名批评林集团的主要成员,并间接地对林彪本人加以批评。
在这场斗争所涉及的几方中,林彪集团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伤了元气。其旗下几大干将纷纷被点名,被批判,被迫检讨,或被打倒。经此一战,林彪集团不但势力大减,而且已经感到,未来的斗争可能会更加险恶。
很多人在当时曾大惑不解,在毛泽东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的时候,林彪怎么会不明白毛泽东的意思,怎么敢逆毛泽东的意愿而动?林彪已经是党章上明确规定的接班人,为什么还要费劲去争当国家主席?其实,说穿了也好明白。一、到了此时,林彪认为,党章上已确定他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自己的地位问题是保了险的,有力量来争一争了。二、国家主席这一头衔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力,这是党的副主席的地位所代替不了的。林彪的党羽也想让林彪出任此职。林妻叶群就曾说过:“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三、林彪的党羽觉得林身体不好,怕他活不过毛泽东。特别是林妻叶群,竭力怂恿林彪在攫取权力的道路上再进一步。四、四届人大是一次重要的权力再分配的机会。林彪与江青两大集团之间,自“文革”以来一直就是有分有合,而越到后来就越是分多合少,并相互龃龉、争权夺利。
此次人大如能确立林彪为国家主席,就会为林集团带来与江集团角斗的重要分量。以上几点,对于林彪及其党羽,的确事关重大。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因为如此,在设国家主席一职的问题上,林彪及其党羽才敢于违毛泽东之愿,一意孤行。
1970年8月23日,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
庐山,一个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也是一个发生过许多重大政治事件(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的多事之地。在这里,林彪曾大肆恶意附和,整过他人。他并不知道,庐山,对于他来说,同样是一个不祥之地。
一上庐山,矛盾就爆发了。
开始,是林彪抛出一个讲话,暗藏要设国家主席之意。林彪的党羽随之四处鼓噪游说,宣传他们的主张。接着,就是江青等人出面,到毛泽东处告状,“反映”林彪集团的异常动向。最后,是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上,林彪的党羽受到严厉批评,阴谋宣告失败。
9月6日,这个风云激变的九届二中全会,终于闭幕。毛泽东最后发表了令与会者振聋发聩的讲话,用他那特有的、尖锐却不失潇洒的言辞,批判了林彪及其党羽的闹剧。
在这次全会上,一些林彪集团的干将受到了批判,纷纷被迫做了检查。最惨的当属“半路出家”的陈伯达。此前不久,他刚刚改换门庭归附林彪,刚想借这次全会有所表示,就落得个受到批判又受到审查的地步。
这次风云跌宕的会议,以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结果结束了。毛泽东虽然在会上没有点林彪的名,但他极其敏锐地看清楚了,这是一场新的斗争,而且,这个斗争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这场斗争的双方,是毛泽东,和他新选定的接班人--林彪。
会后,在发起揭发批判陈伯达的运动的同时,毛泽东开始采取各种办法限制和削弱林彪集团的势力,多次尖锐地点名批评林集团的主要成员,并间接地对林彪本人加以批评。
在这场斗争所涉及的几方中,林彪集团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损兵折将,伤了元气。其旗下几大干将纷纷被点名,被批判,被迫检讨,或被打倒。经此一战,林彪集团不但势力大减,而且已经感到,未来的斗争可能会更加险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