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酒馆奇遇_历史故事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作者:范大宇) 1965年的冬天,是出奇的冷,刚刚入了冬月,就飘起了鹅毛大雪,没半天的工夫,那雪就足有小半尺厚。
那天,张子奇到南城办事,办完了,天刚擦黑。这个时间,回单位太晚,回家又太早,他就溜达到了天桥,到了中华电影院旁边的一个小酒馆。这小酒馆一间门脸,里面摆了七张八仙桌,三十几个木凳子,黄土铺地,屋中间是个烧得“滋滋”响的大火炉子,靠墙壁一溜儿玻璃柜面,卖酒卖菜。这店虽小,却是有年头了,据说乾隆爷没出生时就有了。在这儿喝酒的都是南城一带靠卖力气吃饭的人,赶大车的,蹬三轮的,扛大包的,摇煤球的。张子奇在单位是个副处长,好歹也是个领导,平时穿得整整齐齐,吃饭喝茶都十分讲究。他怎么会到这个“下九流”的地方来?其实,这都是他小时候养成的嗜好。他爹是个写剧本的,对底层社会特别感兴趣,对这有悠久历史的小酒馆情有独钟,觉得在这儿喝酒能触发创作灵感,就时不时地从西城跑到这儿嘬两口,来时常常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张子奇耳濡目染,就对这十分简陋的小酒馆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
也别说,在酒馆喝酒与在饭馆喝酒,那感觉有天壤之别。饭馆吃饭,酒馆喝酒,各有各的特长。在这小酒馆里,混杂着烟味儿、酒味儿、汗味儿、笑骂声、咳嗽声,仿佛更能接近地气,能享受到真正喝酒的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儿,久了成瘾。张子奇成人后,念念不忘儿时的经历。周日休息时,就跑到这儿嘬两口,一是找回小时候的感觉,找回父爱的追忆,二是品尝品尝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当然,张子奇到这儿来的时候,都是“化了装”的。他脱下中山装,脱下哔叽裤子,尽量把自己打扮得土里土气。今天,他是临时跑来的,自然穿的戴的都是干部模样儿,一进酒馆,就显得鹤立鸡群,立时招来众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