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1953,毛泽东化解高岗阴谋的重重一击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与此相似,在工商业界,毛在1953年夏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保留了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物质成分。他宣布说,为在城市中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经济,需要我们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在农村要用18年时间。在这段时间中,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们(其精神已为“五反”运动的暴力所粉碎)都要将企业改造为与国家合作的公私合营的关系,国家允许他们继续抽取https://simgs.wenkuwang.cc/upload/1/4的利润。
高岗要抢先下手
早在1951年,在他们试图完成的改造步伐问题上,就曾发生过一场争论。那一年,财政部长薄一波在刘少奇的支持下,曾经为情势所迫说过农业合作化推进过快的话。
12个月后,在毛的赞同下,此时已担任政治局高层委员、东北地区党的首领的高岗提出相反的观点。迅速的合作化是绝对必要的,他说,因为,如果“农民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得不到控制的话,中国的未来将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以后,高、薄两个人又再度交锋,这一次是关于税收政策。薄提出平等对待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高指责他鼓吹“阶级调和”。毛又一次支持高。他说,薄被“精神的糖衣炮弹打中了”,使他屈从于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如果党的事业要前进的话,这样的“右倾偏向”必须予以纠正,“讲清楚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问题”。
这样,战线就拉开了。50年代初这些微妙的争论所形成的两难推理--经济增长对于自发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命令对于客观现实;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资本主义道路--将会在此后几年迭次的政治大动荡中发生反响,例如反右倾运动、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动乱的种子已然播下。

1953,毛泽东化解高岗阴谋的重重一击_历史故事


高是共产党特权组织中的一颗上升的新星,比刘少奇和周恩来小六七岁,他“不圆滑世故,热情奔放,有能力”,并且更重要的是,毛喜欢他。他还野心勃勃。在东北,他越过自己的权限去发展与俄国官员的交往,并且明显地利用了这一渠道散布了刘和周亲美的流言。刘是他攻击薄一波的背后真正目标。
1952年晚秋,当毛将高召到北京主持国家计划委员会时,中国正打算转变到计划经济。因此,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重要职务。到第二年春天为止,高处心积虑要取刘而代之。其他的因素也起了作用。毛正觉察到他的国家职责相当累人。
1952年起他开始谈及“退居二线”来,他说此话的目的是想摆脱党和政府的日常事务,让那些年轻一些的同事们去做,这样他就能专心致志于大政方针和理论研究了。这并不是暗示毛的控制可以稍加削弱。
1953年5月,他发现党的中枢神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的主任杨尚昆,在事先没有征求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发布指示后,大为光火。“这是错误的,是破坏纪律的。”他震怒了,“嗣后,凡用中央名义发出的文件、电报,均须经我看过方能发出,否则无效。”
而对高岗来说,“二线”之类的讲话就是一个迅速行动的信号,要在毛的引退、允许刘牢固树立自己作为接班人的地位之前下手。
他还进一步从莫斯科发生的事件中得到鼓舞,那里在斯大林去世之后,相对年轻的捷奥尔基马林科夫继承了他的衣钵。而那班老的政治局成员们,像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都消失了。如果马林科夫在俄国办得到,高暗地里盘算道,为什么我在中国就办不到呢?

1953,毛泽东化解高岗阴谋的重重一击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