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林彪的两次惨败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在告别脚山铺战场时,林彪、聂荣臻、左权等一军团首长亲自为阵亡官兵安葬。据后人回忆,平生极少流泪的林彪,当时望着漫山遍野的红军遗体,泪如涌泉......
湘江战役后,在全州旁边的湘江转弯处,上游漂下的遗体几乎全部都汇到这里。水弯处,烈士遗体密密麻麻,一眼望去,湘江改变了颜色。几十年后,林彪位列中共高级领导时,也曾去过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怀旧,但没有回过界首。
二战四平:从惨败走向辉煌
1946年春,东北民主联军在进行长达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后,因战局突变,被迫撤出四平。此时是东北局势最为严峻的时刻,稍错一步,东北全盘皆输。林彪本来对四平保卫战就有异议,在国共谈判期间,延安和东北局的许多领导人,包括毛泽东本人都认为东北问题有望和平解决。
3月13日,中央致电东北局和林彪:东北问题有望和平解决。3月23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林彪:坚决彻底歼灭国民党进攻部队,愈多愈好,不惜重大伤亡,求得大胜,以利谈判与将来。3月26日,东北局按中央指示,电告各部队:此次作战(指保卫四平)为决定我党在东北地位之最后一战。
然而林彪不这样看,他认为全国有无和平,因不了解情况,不敢说,但是,东北肯定没有和平。历史证明,林彪的头脑此刻是清醒的。
四平保卫战,林彪与杜聿明棋逢对手,双方伤亡都很大。5月15日,国民党的新六军进攻威远堡,敌军依靠优势炮火在威远堡重挫我东北联军第三纵队主力,我军伤亡惨重,当时形势对我军极为不利。威远堡丢失,意味着四平之战必败。因此,林彪没等延安的命令,开始部署撤退。

林彪的两次惨败_历史故事


大凡在战斗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指挥战略性撤退是十分危险的。稍有差错,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雪上加霜的是,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实力大损,便放心大胆地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在此艰难困苦的情况下,林彪等人率领部队奋力摆脱国民党追兵,保存了部队的精华。这是值得大书的一笔,胜仗易打,败兵难带。检验一个统帅的军事才干,有时更重要的是要看其在失利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部队的士气和完整性。
林彪不愧为统帅,四平失利后不到20天,他抓住战机,接连打了拉法和新城两个胜仗,消灭敌人两个团,极大地提高部队的士气,使官兵们看到新希望。
四平失利给东北我军上了一课,也为日后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平之战是惨烈的,但它同时又是东北民主联军走向胜利的起点。胜仗可喜,败仗亦不可悲。从败仗到更大的胜仗,便可称之为“辉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