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沉默寡言的林彪为何高声批评毛泽东?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朱毛之争在军内公开化,各纵队、支队党委展开热烈讨论。结果,在1929年6月22日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原红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当选为前委书记,毛泽东却落选了。在红四军七大《决议案》中,尖锐地指出了毛泽东的七项缺点:A.英雄主义;B.固执己见,过分自信;C.虚荣心重,不接受批评;D.在党内用手段排除异己,惯用报复主义;E.对同志有成见;F.工作态度不好;G.小资产阶级色彩深厚。并为此小结说:“因有以上之错误,使同志们怕说话,造成个人信仰,使小团体观念加重。”大会决定给予毛泽东严重警告处分。为保持平衡,《决议案》同样罗列了朱德的七条缺点,但明显没有毛那样重,大会只给了朱德个书面警告处分。
红四军七大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选掉了,当年的党内民主气氛可见一斑,然而,这却违背了组织程序,因为毛的前委书记一职本是中共中央指定的。因此,当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李立三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共中央汇报“朱毛之争”后,立三中央明显赞同毛的观点,并明确指示“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这样,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后大病不起的毛泽东,才在朱德、陈毅的反复敦请下,于11月底重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
富田事变对毛泽东的挑战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统率下,连战连捷,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堪称其一生的“得意之作”。然而,胜利的号角亦是在风雨中吹响的。
自1930年上半年起,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就在赣西南地区的党和政府中开始进行肃反。12月,总前委根据一些人在逼供下的假口供,派人到红二十军中抓捕“AB团”分子。红二十军少数领导人眼看自己也将被错定为反革命并遭逮捕,对这种做法抱有极大的怀疑和不满,乃于12月12日带领部队到富田,包围当地苏维埃政府,释放被错捕的近百名同志,并喊出口号:“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德)、彭(德怀)、黄(公略)。”他们将全军拉往赣江以西地区,脱离红一方面军。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认为富田事变是反革命暴动。而六届三中全会后,被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派来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则认为这件事情两方面都有错,主张按照党内矛盾处理。毛泽东的威信面临挑战。
巧的是,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瞿秋白被赶出政治局,此后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实际上为王明操纵。4月初,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到达瑞金,传达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代表团批评了上届中央派来的项英在处理富田事变中的“错误”,基本肯定了毛泽东当时主持的反“AB团”的斗争。
红四军七大将毛泽东的前委书记选掉了,当年的党内民主气氛可见一斑,然而,这却违背了组织程序,因为毛的前委书记一职本是中共中央指定的。因此,当8月下旬陈毅抵达上海,向李立三实际主持工作的中共中央汇报“朱毛之争”后,立三中央明显赞同毛的观点,并明确指示“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这样,离开红四军主要领导岗位后大病不起的毛泽东,才在朱德、陈毅的反复敦请下,于11月底重回红四军主持前委工作。
富田事变对毛泽东的挑战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统率下,连战连捷,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堪称其一生的“得意之作”。然而,胜利的号角亦是在风雨中吹响的。
自1930年上半年起,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就在赣西南地区的党和政府中开始进行肃反。12月,总前委根据一些人在逼供下的假口供,派人到红二十军中抓捕“AB团”分子。红二十军少数领导人眼看自己也将被错定为反革命并遭逮捕,对这种做法抱有极大的怀疑和不满,乃于12月12日带领部队到富田,包围当地苏维埃政府,释放被错捕的近百名同志,并喊出口号:“打倒毛泽东,拥护朱(德)、彭(德怀)、黄(公略)。”他们将全军拉往赣江以西地区,脱离红一方面军。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认为富田事变是反革命暴动。而六届三中全会后,被瞿秋白主持的中共中央派来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则认为这件事情两方面都有错,主张按照党内矛盾处理。毛泽东的威信面临挑战。
巧的是,1931年1月7日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瞿秋白被赶出政治局,此后中共中央的领导权实际上为王明操纵。4月初,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到达瑞金,传达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代表团批评了上届中央派来的项英在处理富田事变中的“错误”,基本肯定了毛泽东当时主持的反“AB团”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