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八路军”诞生史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三、共产党可以存在,或共产党全部加入国民党;
四、改编后的红军全部开赴内蒙前线地区驻防抗日。
稍后,陈立夫、曾养甫、谌小岑等人,均先后奉命与延安就合作事宜进行接触。延安方面此时虽与张学良方面达成统战,正在酝酿“西北大联合计划”,认为南京方面要求红军开往外蒙边境,是想要“导火日苏战争”,但原则上也并不反对两党进行接触。故谈判虽然艰难,但至1936年夏秋,也终于逐渐进入了两党高层接洽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时期,虽然两党就“合作抗日”事宜始终没有中断秘密接触,但公开的军事冲突也同样始终存在。而且,秘密谈判的条件也常常因公开交战的结果而有所变化。如1936年10月,因红军之西路军在“宁夏战役”惨败,国民政府提出的合作条件也变得更加苛刻,不但要求“对立的政权和军队必须取消”,红军也只能“保留三千人之军队,师长以上领袖一律解职出洋......”而在11月胡宗南的一个整旅被歼后,陈立夫亦带来了新的合作条件:红军可保留至3万人。简言之,秘密合作谈判与公开武力冲突并存的状况,自1935年底开始,大约持续了一年有余,二者互相牵制也互相促成;直至“西安事变”爆发,这种双线并存的情况才被打破。
1938年春,八路军长城插箭岭战斗阵地指挥所事变后,蒋介石改换策略,企图成立新党加入共产国际。“西安事变”后,关于国共合作,国民政府方面有了新的考虑。这种考虑就是:如何通过与延安的合作,更多地争取苏联的支持。所以,在1937年3月26日,蒋介石竟对周恩来说出了“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的惊人话语。据《周恩来传》:“他(蒋介石)这次谈话中着重的主题是:要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他这样表示:希望中共这次改变政策后,与他永久合作,即使他死后,也不要分裂,免得因内乱造成英、日联合瓜分中国;因此,要商量一个永久合作的办法。”
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譬如红军的改编后的人数,蒋介石表示“都是细节,容易解决”。蒋不谈“两党合作”,而要求共产党“同他个人合作”,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蒋介石此时正在谋划另设“三民主义青年团”,以取代丧失了号召力的国民党--陈立夫曾建议在“三民主义青年团”前面冠以“中国国民党”字样,结果被蒋痛骂:“有你这"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人家就不来了。我看就是用三民主义来号召的好,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由此不难看出蒋对“国民党”号召力的悲观判断。
四、改编后的红军全部开赴内蒙前线地区驻防抗日。
稍后,陈立夫、曾养甫、谌小岑等人,均先后奉命与延安就合作事宜进行接触。延安方面此时虽与张学良方面达成统战,正在酝酿“西北大联合计划”,认为南京方面要求红军开往外蒙边境,是想要“导火日苏战争”,但原则上也并不反对两党进行接触。故谈判虽然艰难,但至1936年夏秋,也终于逐渐进入了两党高层接洽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此一时期,虽然两党就“合作抗日”事宜始终没有中断秘密接触,但公开的军事冲突也同样始终存在。而且,秘密谈判的条件也常常因公开交战的结果而有所变化。如1936年10月,因红军之西路军在“宁夏战役”惨败,国民政府提出的合作条件也变得更加苛刻,不但要求“对立的政权和军队必须取消”,红军也只能“保留三千人之军队,师长以上领袖一律解职出洋......”而在11月胡宗南的一个整旅被歼后,陈立夫亦带来了新的合作条件:红军可保留至3万人。简言之,秘密合作谈判与公开武力冲突并存的状况,自1935年底开始,大约持续了一年有余,二者互相牵制也互相促成;直至“西安事变”爆发,这种双线并存的情况才被打破。
1938年春,八路军长城插箭岭战斗阵地指挥所事变后,蒋介石改换策略,企图成立新党加入共产国际。“西安事变”后,关于国共合作,国民政府方面有了新的考虑。这种考虑就是:如何通过与延安的合作,更多地争取苏联的支持。所以,在1937年3月26日,蒋介石竟对周恩来说出了“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的惊人话语。据《周恩来传》:“他(蒋介石)这次谈话中着重的主题是:要中国共产党不必说同国民党合作,只是同他个人合作。他这样表示:希望中共这次改变政策后,与他永久合作,即使他死后,也不要分裂,免得因内乱造成英、日联合瓜分中国;因此,要商量一个永久合作的办法。”
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譬如红军的改编后的人数,蒋介石表示“都是细节,容易解决”。蒋不谈“两党合作”,而要求共产党“同他个人合作”,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蒋介石此时正在谋划另设“三民主义青年团”,以取代丧失了号召力的国民党--陈立夫曾建议在“三民主义青年团”前面冠以“中国国民党”字样,结果被蒋痛骂:“有你这"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人家就不来了。我看就是用三民主义来号召的好,用我的名义来号召的好。”由此不难看出蒋对“国民党”号召力的悲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