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堡迷案_侦探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儿孙尽孝能达到这种程度,足可安慰死者在天之灵了。"刘墉命张成暂避一旁,等待送葬的队伍过去。
刘墉看到队伍中有一年轻人不住地训斥一位拉灵车的中年人,中年人看起来很不情愿,年轻人时不时地在他背后踢上一脚。刘墉觉得奇怪,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兴许这是本地的风俗。队伍很快就过去了,刘墉等人不久也进了县城。
清河县城不大,但是贸易繁( 推荐阅读:村里野地情事,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荣,临街店铺各个生意兴隆!大街上叫卖的,耍杂戏的,修锅补桶的,形形色色的人让一个清河县城热闹非凡。刘墉进城后先找了一家酒店,人困马乏先休息一下再说。刘墉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一来清净,二来可以观看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店小二沏了一壶茶,上了几样冷菜,四人边喝茶边吃了起来。
"你知道蔡仲年是怎么死的吗?这里面可玄乎了!"对面的几个人正在谈论。
"不知道,不过这件事情在清河县炒的沸沸扬扬,妇孺皆知。李顺不仅赔了人家钱财,还给蔡仲年拉起了灵车,这比他的儿子们都强。"
"老哥,我说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进正题儿吧,大伙都等着呢!"
"你们可不能这么说。今年七月初五,本是五里堡一年一度的庙会。李顺的儿子虎子在大街上玩,孩子无意中往天上抛了一块石子,也该是两家人出事,这石子不偏不斜正好落在了从此经过的蔡仲年头上。蔡仲年当时头上就起了个大泡,还好,没有出什么事儿。蔡仲年当时训了虎子几句,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蔡仲年半夜里死了。蔡家兄弟说是虎子害了自己的父亲,要让虎子抵命。蔡家也不能说没有理儿,李顺也知道自己理亏,儿子不对,好说歹说,算是掏了纹银二十两,一个小门小户的人家,这差不多让李顺倾家荡产了。但是,蔡家得理不饶人了,非得让李顺为蔡仲年拉灵车不可。李顺也是迫于蔡家的势力才拉起了灵车,现在呀真是官大、财大、势大都能压死人!"
"李顺这人真窝囊,还不知道是不是虎子干的呢,说不定是蔡仲年寿终正寝了呢!人上了岁数总得有闭眼的一天吧!我看就是李顺害怕蔡家的势力。"
"不对,李顺这样做对得起蔡家兄弟,什么叫冤家宜解不宜结,蔡家不是什么好人。"
"大家小声点,让蔡家人听见了可没有好果子吃的。"
"咳,不管怎么说,蔡仲年这一辈子可是风光了一回,你看那 送葬的队伍,就连知府大人恐怕也是赶不上的。"
刘墉听到这里心里也明白了个八九不离十,刚才在大路上见到的一幕又出现在刘墉面前。清官难断家务事,最怕婆媳各说各有理,民事纠纷,何情合理的处理很难!
刘墉饱餐一顿后,结完账,带领张成等人向县衙走去。
清河知县姓陈,名方远,原是在京为官的,去年被吏部下放到了清河县。刘墉在吏部的时候认识陈知县。刘墉拜贴进去了,不多时,县衙大门敞开,陈知县官帽朝服俱整地迎了出来,两人客气了一番后就进去了。
"陈大人,刚才在大街上听到百姓议论蔡家一事,不知陈大人可有耳闻?"
"属下略有耳闻。"陈大人起身说了一声。
"我想听听这里面的情况。"
"刘大人,蔡家现住清河县五里堡,共有兄弟四人,老大蔡国,老二蔡泰,老三蔡民,老四蔡安。老大现在清河县经营丝货铺;老二往返于山西、直隶、山东三省贩卖瓷器;老三平时爱武枪弄棒,结交四方好杰,为人也是狠毒无常;老四生性浪荡,不务正业,专爱沾花惹草。死去的就是蔡家兄弟的父亲蔡仲年,此人圣祖爷年间曾追随过飞扬古将军东本西杀过,有过战功,后来回到了五里堡。蔡仲年这人说不上好于怀,做事比较单调,也是他有功在身,地方上的人平时都让他三分。"
"原来是这样!"
刘墉看到队伍中有一年轻人不住地训斥一位拉灵车的中年人,中年人看起来很不情愿,年轻人时不时地在他背后踢上一脚。刘墉觉得奇怪,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兴许这是本地的风俗。队伍很快就过去了,刘墉等人不久也进了县城。
清河县城不大,但是贸易繁( 推荐阅读:村里野地情事,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荣,临街店铺各个生意兴隆!大街上叫卖的,耍杂戏的,修锅补桶的,形形色色的人让一个清河县城热闹非凡。刘墉进城后先找了一家酒店,人困马乏先休息一下再说。刘墉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一来清净,二来可以观看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店小二沏了一壶茶,上了几样冷菜,四人边喝茶边吃了起来。
"你知道蔡仲年是怎么死的吗?这里面可玄乎了!"对面的几个人正在谈论。
"不知道,不过这件事情在清河县炒的沸沸扬扬,妇孺皆知。李顺不仅赔了人家钱财,还给蔡仲年拉起了灵车,这比他的儿子们都强。"
"老哥,我说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进正题儿吧,大伙都等着呢!"
"你们可不能这么说。今年七月初五,本是五里堡一年一度的庙会。李顺的儿子虎子在大街上玩,孩子无意中往天上抛了一块石子,也该是两家人出事,这石子不偏不斜正好落在了从此经过的蔡仲年头上。蔡仲年当时头上就起了个大泡,还好,没有出什么事儿。蔡仲年当时训了虎子几句,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蔡仲年半夜里死了。蔡家兄弟说是虎子害了自己的父亲,要让虎子抵命。蔡家也不能说没有理儿,李顺也知道自己理亏,儿子不对,好说歹说,算是掏了纹银二十两,一个小门小户的人家,这差不多让李顺倾家荡产了。但是,蔡家得理不饶人了,非得让李顺为蔡仲年拉灵车不可。李顺也是迫于蔡家的势力才拉起了灵车,现在呀真是官大、财大、势大都能压死人!"
"李顺这人真窝囊,还不知道是不是虎子干的呢,说不定是蔡仲年寿终正寝了呢!人上了岁数总得有闭眼的一天吧!我看就是李顺害怕蔡家的势力。"
"不对,李顺这样做对得起蔡家兄弟,什么叫冤家宜解不宜结,蔡家不是什么好人。"
"大家小声点,让蔡家人听见了可没有好果子吃的。"
"咳,不管怎么说,蔡仲年这一辈子可是风光了一回,你看那 送葬的队伍,就连知府大人恐怕也是赶不上的。"
刘墉听到这里心里也明白了个八九不离十,刚才在大路上见到的一幕又出现在刘墉面前。清官难断家务事,最怕婆媳各说各有理,民事纠纷,何情合理的处理很难!
刘墉饱餐一顿后,结完账,带领张成等人向县衙走去。
清河知县姓陈,名方远,原是在京为官的,去年被吏部下放到了清河县。刘墉在吏部的时候认识陈知县。刘墉拜贴进去了,不多时,县衙大门敞开,陈知县官帽朝服俱整地迎了出来,两人客气了一番后就进去了。
"陈大人,刚才在大街上听到百姓议论蔡家一事,不知陈大人可有耳闻?"
"属下略有耳闻。"陈大人起身说了一声。
"我想听听这里面的情况。"
"刘大人,蔡家现住清河县五里堡,共有兄弟四人,老大蔡国,老二蔡泰,老三蔡民,老四蔡安。老大现在清河县经营丝货铺;老二往返于山西、直隶、山东三省贩卖瓷器;老三平时爱武枪弄棒,结交四方好杰,为人也是狠毒无常;老四生性浪荡,不务正业,专爱沾花惹草。死去的就是蔡家兄弟的父亲蔡仲年,此人圣祖爷年间曾追随过飞扬古将军东本西杀过,有过战功,后来回到了五里堡。蔡仲年这人说不上好于怀,做事比较单调,也是他有功在身,地方上的人平时都让他三分。"
"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