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断案_民间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正当王安石双眉紧锁时,站在一旁的哑巴拿过纸笔,画了一幅画。这哑巴不识字,又不会开口说话,所以平日里常常用画图来表情达意。
哑巴将画双手呈给王安石。王安石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四样东西:一只打鸣的鸡、一个蟋蟀、一根垂在河里的鱼杆、一包茶叶。
看完画,王安石点了点头。他对哑巴说:"去吧,仔细查访,如果你能弄清真相,回来后我重重有赏。"
哑巴点点头,转身下去了。
坐在王安石身边的师爷大惑不解,忙向县令请教这到底是咋回事。
王安石指着哑巴的画,笑着对师爷说:"公鸡打鸣喔喔叫,这是个"我"字。蟋蟀又叫蛐蛐,这是个"去"字。鱼竿垂在河里,这是个"调"字。一包茶叶则是个"查"字。四个字联起来就是"我去调查"。"
师爷恍然大悟,连声称妙。
半个月后哑巴回到了县衙。他把四幅画恭恭敬敬地呈给王安石。
第一幅画上画着一大一小两棵菜,那棵大的菜上了颜色,旁边那棵小的则是白描。
第二幅画的是两只 盛满米的勺子,头一个勺子底下画着十枚铜钱,第二个勺子下面只画了一枚铜钱,铜钱边上还有三个李子。
第三幅画上有两弯弦月,月亮底下有两间屋子。头一间屋子里坐着个挑灯绣花的女子。第二间屋里的那个女人则在对镜理妆。
最后那幅画的还是月亮底下的两间房屋,前面的屋子门窗紧闭,后一间屋子的门窗却半开半掩。
放下手里的四幅画,王安石捻着胡须笑了。他叫过一个心腹衙役,在他耳旁悄悄嘱咐了几句。
过了几天,王安石重新升堂,把张记米店的妯娌俩又带了来。
两个女子刚跪下,王县令就开了腔。他对大张媳妇说:"你恪守妇道,为人勤俭,可以回去了。"
大张媳妇磕了个头,说声"谢老爷明察秋毫"就退下去了。
接着王安石一拍惊堂木,冲着小张媳妇怒喝道:"大胆刁妇,你与李三勾搭成奸,把十文钱的米当一文钱卖给他,事发后还要诬陷嫂嫂,还不如实招来!"
一听这话小张媳妇吓得面如土色,口里一个劲儿地喊冤。
王安石冷笑一声,指出了许多人证、物证。铁证如山,小张媳妇不敢抵赖,羞愧地垂下了头。
王安石提起笔一挥而就,秉公判决了此案。
退堂后王安石夸赞哑巴为破案立了大功,重赏了他。一旁的师爷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拱着手向县令请教。
王安石把哑巴的四幅画又拿出来,一一地向师爷作解释。
第一幅画上画着两棵菜,那棵大的菜上了颜色,菜叶是青的,菜帮是白的,这暗喻大张媳妇为人清清白白;那棵小的菜没有上颜色,这就暗示小张媳妇不清不白。
哑巴将画双手呈给王安石。王安石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画着四样东西:一只打鸣的鸡、一个蟋蟀、一根垂在河里的鱼杆、一包茶叶。
看完画,王安石点了点头。他对哑巴说:"去吧,仔细查访,如果你能弄清真相,回来后我重重有赏。"
哑巴点点头,转身下去了。
坐在王安石身边的师爷大惑不解,忙向县令请教这到底是咋回事。
王安石指着哑巴的画,笑着对师爷说:"公鸡打鸣喔喔叫,这是个"我"字。蟋蟀又叫蛐蛐,这是个"去"字。鱼竿垂在河里,这是个"调"字。一包茶叶则是个"查"字。四个字联起来就是"我去调查"。"
师爷恍然大悟,连声称妙。
半个月后哑巴回到了县衙。他把四幅画恭恭敬敬地呈给王安石。
第一幅画上画着一大一小两棵菜,那棵大的菜上了颜色,旁边那棵小的则是白描。
第二幅画的是两只 盛满米的勺子,头一个勺子底下画着十枚铜钱,第二个勺子下面只画了一枚铜钱,铜钱边上还有三个李子。
第三幅画上有两弯弦月,月亮底下有两间屋子。头一间屋子里坐着个挑灯绣花的女子。第二间屋里的那个女人则在对镜理妆。
最后那幅画的还是月亮底下的两间房屋,前面的屋子门窗紧闭,后一间屋子的门窗却半开半掩。
放下手里的四幅画,王安石捻着胡须笑了。他叫过一个心腹衙役,在他耳旁悄悄嘱咐了几句。
过了几天,王安石重新升堂,把张记米店的妯娌俩又带了来。
两个女子刚跪下,王县令就开了腔。他对大张媳妇说:"你恪守妇道,为人勤俭,可以回去了。"
大张媳妇磕了个头,说声"谢老爷明察秋毫"就退下去了。
接着王安石一拍惊堂木,冲着小张媳妇怒喝道:"大胆刁妇,你与李三勾搭成奸,把十文钱的米当一文钱卖给他,事发后还要诬陷嫂嫂,还不如实招来!"
一听这话小张媳妇吓得面如土色,口里一个劲儿地喊冤。
王安石冷笑一声,指出了许多人证、物证。铁证如山,小张媳妇不敢抵赖,羞愧地垂下了头。
王安石提起笔一挥而就,秉公判决了此案。
退堂后王安石夸赞哑巴为破案立了大功,重赏了他。一旁的师爷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拱着手向县令请教。
王安石把哑巴的四幅画又拿出来,一一地向师爷作解释。
第一幅画上画着两棵菜,那棵大的菜上了颜色,菜叶是青的,菜帮是白的,这暗喻大张媳妇为人清清白白;那棵小的菜没有上颜色,这就暗示小张媳妇不清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