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专家揭秘张学良不抵抗原因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所有人都知道关东军将有行动,但就是没有其他人知道具体哪一天”,有国内研究张学良扛鼎者之称,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辽宁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胡玉海一言蔽之,“这在当时是个半公开秘密。”
千里之外,北平前门中和剧院高朋满座,梅兰芳主演的《宇宙锋》已连演数场,当晚则是为辽宁南部救灾进行的义演。在被“九一八”这场外侮惊醒之前,1931年的中国笼罩在一场全国性的水灾当中。
张学良作为梅兰芳的好友不仅亲自捧场,还邀请英国驻华武官蓝博森博士一起看戏。
一个开启中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在这个晚上10点左右发生,“需要借口的时候,一段炸毁了的路轨就足够把日本推上侵略和失败之路”,美国记者马克盖蔺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写下这样一句话。
1931年9月的沈阳
“城里有好多路障,军事演习9月15日已到了北大营边上”,当年只有8岁的黎易之之所以对这个日期有印象,是因为当天是他的生日。
1931年9月的沈阳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底层百姓或许可以感受到关东军的嚣张,但并不知道悬而未决的“中村事件”,让双方呈弹性的弧线关系,瞬间紧绷。
“天天面临开门七件事的沈阳居民,习惯了城里城外的路障,关注点也不在这”,有研究沈阳城市生活史的学者概括了当时百姓心态。
1931年9月16日《盛京日报》的热点新闻不在近在咫尺的日本军营,而是东北军内部特别党员分级的消息,以及张学良将在双十节前来沈阳阅兵。

专家揭秘张学良不抵抗原因_历史故事


倒是知识分子沙龙里,对已经带有强烈战争性的气氛有所担忧。
当时沈阳精英阶层喜欢到青年会(俱乐部)打网球,孙竞寰是其中之一。当年26岁的他在张学良开办的奉天边业银行担任信贷组长。
“青年会成员大多是教授、银行家、社会活动家,都是消息灵通人士。有个姓阎的会员在给商会做报告时,透露了他得到的"日本人有行动"的消息。大家都把话题集中在日本人的活动上,青年会的气氛有些紧张。但当时日本在沈阳有保护南满铁路的护路军1万多人,而东北军有25万之多,大家又觉得不用太紧张”,孙竞寰生前曾对记者有过如此描述。
名声在外的东北军,让沈城百姓很安心。“包括张学良在内,以及张以下的东北军政要员都没有做战争的准备”,胡玉海说,当时留守沈阳的东北军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最后的平静之夜
“主政华北后张学良基本住在北京,很少回沈阳。入住协和治病之后,张学良指定5人负责处理一般政务”,胡玉海描述了当时张学良对东北的遥控指挥,“张学良自4月13日从沈阳搬到北平后,东北的事务大多由两位军政大员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厅长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处理。”
9月17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已住院治疗三月有余的张学良气色已近正常,随着病情好转,开始慢慢处理公务。
“张学良此时比较心焦的是悬而未决的"中村事件",关东军在沈阳频繁演习,他没怎么在意”,胡玉海说对此张学良和沈阳的老百姓一样,已习以为常。

专家揭秘张学良不抵抗原因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