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杨得志上将的一个动作,全员奋战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但杨得志最兴奋的是在平津战役中吃掉敌35军。
当时,他跟罗瑞卿、耿飚搭档,组合称"杨罗耿",在平津战役时围攻傅作义的嫡系35军。
当时敌35军有汽车,解放军全靠腿,这就是龟兔赛跑,理论是没有希望的。但敌35军犯了兔子的毛病,一路上整点妖蛾子。结果被杨得志成功逮住。
吃掉35军后,杨得志非常激动:"我也是打过一些大仗胜仗的人了,但是今天能亲自和广大指战员一起,吃掉多年来在华北战场横行霸道的傅作义王牌35军,内心的激动大不同以往,有点13年前过大渡河的感觉。"
英雄豪迈,挥斥方遒!
后面,杨得志还打了很多硬仗,比如解放大西北,参加朝鲜战争,这个就太多了,以后我们再说。
那临阵换将是不是因为这些功绩呢?不是的,因为王必成将军也有一大堆的功绩。中央的考虑主要是杨得志曾经担任过抗美援越的中方顾问团团长,对越军装备以及战略战术更熟悉。
杨得志向军委建议,还是王必成合适,但王必成没有推辞,爽快地让杨得志接手指挥,还把自己的家人送去参战。
杨得志就此接管了西线的作战( 推荐阅读:我的真实献妻经历,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
一去,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西线的部队在展开时成了一字长蛇阵,这个不是中央军委希望的进攻形态。而且当时部队很多年没有打仗了。邓小平就说军队的风气需要整一下。

杨得志上将的一个动作,全员奋战_历史故事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军师一级的指挥机关比较靠后。
像跟越南这种善长丛林战的对手作战,战局变化很快,如果太靠后,显然不利于临场指挥。但怎么让军、师的指挥机关往前靠呢?
杨得志做了一个很简单的安排,他把自己的指挥所建到了边境线旁。
大家一看,司令都在前方了,难道军长、师长还在后方呆着不成?军长、师长们迅速行动,把自己的指挥所同样建在了边境线上。
这一改变,效果立显。我军在夜晚发起突袭,打了越南一个措手不及,西线的进攻十分迅速,一个个要点被拿下,战略要地老街也被攻克。
越军的王牌部队316A师准备增援老街,与我军决战。
正在这时,杨得志将军的胃病复发了。
长时间的高负荷工作使杨得志累倒了,出现了腹泻便血,因为失血过多,出现急性左心衰,病危通知书都下了,最后是静脉推注吗啡,才救了回来。此后,飞机将杨得志接回北京抢救。
接下来的指挥交给了副司令员张铚秀。
张铚秀打得也很不错,调度有方,稳扎稳打。使西线作战的任务圆满完成。
这一战结束之后,杨得志出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为中国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1994年,杨得志将军去世,享年83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