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怎么选皇后的?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清朝建立之初,努尔哈赤赋予了皇后更崇高的职责和权力。他明确表示,后世子孙不能因为迷恋后妃而荒废国事,凡是违背者,皇后都可以进行劝谏,并实行相应的强制手段。当然,这里的强制手段是针对嫔妃,而不是皇帝。《清史》上提及,如果有哪一位皇帝沉迷于某位后妃,导致不勤政务,那么皇后就会让内监在寝宫外读祖训,而皇帝在屋内必须下跪听训。如果屡教不改,皇后就会动用大权,惩罚后妃,轻则杖责,重则处死。清朝皇帝大多十分勤奋,大概也跟这严苛的后宫制度有关。
除了统领后宫、规劝皇帝之外,皇后还有一项无比重要的职责,就是在皇帝去世、继承人尚未选出的时候挑选继承人,掌握废立大权,并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新君熟悉政务。这样一来,历史上便出现了手执国家大权的皇后,比如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等等。
国母的选立
皇后在一个国家扮演着“半边天”的角色,所以皇后的选立也有着十分严格的制度。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要立即册封皇后。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登基之后才有正妻。不少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有了太子妃,只要到了结婚年龄,皇室自然会为其选择一位正妻。等到登基之后,太子妃自然晋升为皇后。不过这也有前提,就是太子妃没有犯过重大错误,没有被废。
如果皇后被罢黜或死亡,皇帝就要立即选出新的皇后。这也直接造成了后宫嫔妃为了登上后位而互相倾轧,于是便有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不过也有一些皇帝在皇后死后不再立后,比如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心灰意冷,不再立后。乾隆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大臣们上书要求再立新后,但是乾隆认为后宫之中没有合适的皇后人选,索性不再立后。
不难看出,皇后的选立是个十分谨慎的过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皇帝宁愿不立后。
一般情况下,皇后大多都是权贵、宗亲之女,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但是在西汉时期,不少皇后都出身低微,比如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府中的婢女,汉成帝之后赵飞燕是舞姬出身。到了东汉时期,皇后的出身才被刻意重视起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挑选名门之后,已经成了选择皇后的默认条件之一。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后甄选,都会以名门望族为先。比如唐朝二十多位皇后之中,七成以上出于三品以上高官之家,而且祖上不是宗亲就是权臣。像唐高祖和唐睿宗的皇后,其祖上都是北周、隋朝时期的望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其家族成员也是从北朝开始就位居要职。宋朝亦是如此,皇后人选大多集中在将相之家。
到了明朝,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所以在皇后选立方面,并没有挑剔出身,反而有时会故意选择一些出身平凡的百姓女子为后。明朝皇帝认为,百姓女子从小生活艰苦,不会娇惯任性,而且性格坚强,懂得感恩。这样的女子成为皇后,必然会珍惜身边一切事物,不会骄奢淫逸,不会暴殄天物。更重要的是,百姓女子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生活之苦乐,可以对皇帝起到很好的劝谏作用。于是,明朝后宫的秀女大多都是庶人,鲜有达官贵人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后的册立,都是由皇太后亲自过问。选择秀女的时候,皇太后会在幔帐之后观察、考验,凡是选中的秀女,就在臂上系上特定的手钏,没有选中的,就给些银两让其回家。
除了统领后宫、规劝皇帝之外,皇后还有一项无比重要的职责,就是在皇帝去世、继承人尚未选出的时候挑选继承人,掌握废立大权,并在需要的时候帮助新君熟悉政务。这样一来,历史上便出现了手执国家大权的皇后,比如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则天、清朝的慈禧,等等。
国母的选立
皇后在一个国家扮演着“半边天”的角色,所以皇后的选立也有着十分严格的制度。一般来说,皇帝登基之后要立即册封皇后。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登基之后才有正妻。不少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有了太子妃,只要到了结婚年龄,皇室自然会为其选择一位正妻。等到登基之后,太子妃自然晋升为皇后。不过这也有前提,就是太子妃没有犯过重大错误,没有被废。
如果皇后被罢黜或死亡,皇帝就要立即选出新的皇后。这也直接造成了后宫嫔妃为了登上后位而互相倾轧,于是便有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宫斗大戏。不过也有一些皇帝在皇后死后不再立后,比如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心灰意冷,不再立后。乾隆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后,大臣们上书要求再立新后,但是乾隆认为后宫之中没有合适的皇后人选,索性不再立后。
不难看出,皇后的选立是个十分谨慎的过程。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皇帝宁愿不立后。
一般情况下,皇后大多都是权贵、宗亲之女,出身名门,知书达理。但是在西汉时期,不少皇后都出身低微,比如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原本是平阳公主府中的婢女,汉成帝之后赵飞燕是舞姬出身。到了东汉时期,皇后的出身才被刻意重视起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挑选名门之后,已经成了选择皇后的默认条件之一。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后甄选,都会以名门望族为先。比如唐朝二十多位皇后之中,七成以上出于三品以上高官之家,而且祖上不是宗亲就是权臣。像唐高祖和唐睿宗的皇后,其祖上都是北周、隋朝时期的望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其家族成员也是从北朝开始就位居要职。宋朝亦是如此,皇后人选大多集中在将相之家。
到了明朝,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卑微,所以在皇后选立方面,并没有挑剔出身,反而有时会故意选择一些出身平凡的百姓女子为后。明朝皇帝认为,百姓女子从小生活艰苦,不会娇惯任性,而且性格坚强,懂得感恩。这样的女子成为皇后,必然会珍惜身边一切事物,不会骄奢淫逸,不会暴殄天物。更重要的是,百姓女子来自民间,深知民间生活之苦乐,可以对皇帝起到很好的劝谏作用。于是,明朝后宫的秀女大多都是庶人,鲜有达官贵人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皇后的册立,都是由皇太后亲自过问。选择秀女的时候,皇太后会在幔帐之后观察、考验,凡是选中的秀女,就在臂上系上特定的手钏,没有选中的,就给些银两让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