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剿匪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于汉荣正要上前搀扶众书生,唐庆之却大声怒喝:"你们这些贼人,竟敢蒙骗本官,统统给我拿下斩首。"于汉荣有些迟疑,但主将的命令不得不听从,马上抽出腰刀率士兵包围了这些人。这些书生一看不好,马上跳了起来,从袖中抽出藏好的兵器与唐庆之的骑兵战到一起,按说骑兵打步兵应该占优势,可这些骑兵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竟然被这些人突围了出去。唐庆之看着逃走的敌人连连摇头。
巡视归来,唐庆之找于汉荣商量抗倭事宜。经过今天这件事,于汉荣对唐庆之刮目相看,只是他不明白唐庆之是如何识别出贼人的,唐庆之说:"道理很简单,于将军还记得藤峡口前地势如何吗?"
于汉荣恍然大悟:"哦,对了!藤峡口前明明有一块平地,他们却偏偏在狭窄之处迎接我们,大人因此心生怀疑,是不是?"
唐庆之点头:"于将军不愧是戚将军的手下,一点就通。我发现他们目光游离不定,便更加肯定。"
于汉荣没想到唐庆之心思如此细密,十分钦佩,便真心实意地为唐庆之出主意,他建议说:"辽东的士兵久疏战阵,并且因为不是本地人,不会为抗倭卖命,不如效仿戚继光从当地百姓里面招兵,重组军队。"
唐庆之认为有道理,于是张榜发文招募士兵。深受倭寇之苦的百姓听说唐庆之识破倭寇诈降的伎俩,认为他是可以信任的将军,因此报名参军十分踊跃,最后招募勇士八千人,号称唐家军。
唐庆之又把当地妇孺组织起来,让他们和唐家军一起训练,为鼓励士兵和百姓早出成绩,唐庆之用银子作箭靶,谁射中银子银子就归谁所有。有过失的人也可射箭,射中便免除处罚。头一次听说这种训练方式,百姓很兴奋,射箭水平大增。后来射中银子的人越来越多,唐庆之又将箭靶改为厚而小,但银子的重量依旧。久而久之当地军民尚武之风大盛。军队训练成熟后,唐庆之又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使唐家军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
之后,唐庆之接到线报,倭寇正在某地抢掠,还没等他赶到,倭寇早就逃之夭夭了。唐庆之和于汉荣意识到军队内部一定有奸细,但奸细藏得很隐蔽,很难把他找出来。几次出击,都无功而返。
唐庆之受到了上级的责备,限令他三个月内消除倭患,否则革职查办,军队里也有人偷偷埋怨唐庆之无能。唐庆之因此事一筹莫展,竟然急得卧病不起。于汉荣等人前来探视,他都推辞不见。
第二天,属下们又来探病,唐庆之才勉强起来,说:"我这几天生病,胃口不太好,想吃点野味开开胃,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出去打猎?"
属下们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说:"我们的将军不想着怎么剿匪,竟然还有心思打猎。"
巡视归来,唐庆之找于汉荣商量抗倭事宜。经过今天这件事,于汉荣对唐庆之刮目相看,只是他不明白唐庆之是如何识别出贼人的,唐庆之说:"道理很简单,于将军还记得藤峡口前地势如何吗?"
于汉荣恍然大悟:"哦,对了!藤峡口前明明有一块平地,他们却偏偏在狭窄之处迎接我们,大人因此心生怀疑,是不是?"
唐庆之点头:"于将军不愧是戚将军的手下,一点就通。我发现他们目光游离不定,便更加肯定。"
于汉荣没想到唐庆之心思如此细密,十分钦佩,便真心实意地为唐庆之出主意,他建议说:"辽东的士兵久疏战阵,并且因为不是本地人,不会为抗倭卖命,不如效仿戚继光从当地百姓里面招兵,重组军队。"
唐庆之认为有道理,于是张榜发文招募士兵。深受倭寇之苦的百姓听说唐庆之识破倭寇诈降的伎俩,认为他是可以信任的将军,因此报名参军十分踊跃,最后招募勇士八千人,号称唐家军。
唐庆之又把当地妇孺组织起来,让他们和唐家军一起训练,为鼓励士兵和百姓早出成绩,唐庆之用银子作箭靶,谁射中银子银子就归谁所有。有过失的人也可射箭,射中便免除处罚。头一次听说这种训练方式,百姓很兴奋,射箭水平大增。后来射中银子的人越来越多,唐庆之又将箭靶改为厚而小,但银子的重量依旧。久而久之当地军民尚武之风大盛。军队训练成熟后,唐庆之又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使唐家军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的铁军。
之后,唐庆之接到线报,倭寇正在某地抢掠,还没等他赶到,倭寇早就逃之夭夭了。唐庆之和于汉荣意识到军队内部一定有奸细,但奸细藏得很隐蔽,很难把他找出来。几次出击,都无功而返。
唐庆之受到了上级的责备,限令他三个月内消除倭患,否则革职查办,军队里也有人偷偷埋怨唐庆之无能。唐庆之因此事一筹莫展,竟然急得卧病不起。于汉荣等人前来探视,他都推辞不见。
第二天,属下们又来探病,唐庆之才勉强起来,说:"我这几天生病,胃口不太好,想吃点野味开开胃,你们愿不愿意跟我出去打猎?"
属下们虽然嘴上答应,可心里却说:"我们的将军不想着怎么剿匪,竟然还有心思打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