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难倒窦太师_民间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窦太师果然也聪颖,真是过目不忘,名不虚传,等徐文长背完,他也会背了,但徐文长还能倒背,窦太师却不会。徐文长理直气壮地问:"太师爷既有书未读,那么这块金牌将作何处理?"窦太师尴尬地说:"那当然对我不适用了!"
窦光鼐只好实践自己的诺言,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启禀太师,自古中国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算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师要小心提防!"窦太师冷笑一声,愤然而去。
等到开考的时候,大家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一面抽卷阅读,好的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却画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提笔落批:"父亲虽好,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念了一个课:"宝塔圆圆,六角八面四方。"叫大家对来。全场默然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窦太师连声催促,全场只好举起一只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也在内。
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起课来变呆痴!"窦太师正想返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你弄错了,我们都已对出,而且对得很好。"窦太师一下愣住了!徐文长接下去说:"这个课我们人人从小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好用手摇摇作个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惊讶得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无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徐文长(1521-1593)明文学家、书画家。名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二十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中年做过幕僚,于抗倭军事,多所筹划。后编写《会稽县志》,曾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徐氏善诗文,风格新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着、杂剧,颇有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有些作品表现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工书法,行草纵逸飞动。擅绘画,特长于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颇有创造。对后世大写意花卉画很有影响。着作有戏曲论着《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诗文《徐文长全集》等。
窦光鼐只好实践自己的诺言,刚想举步朝学宫走去,徐文长却叫住他:"启禀太师,自古中国才子算浙江,浙江才子算绍兴,绍兴处处出才子,太师要小心提防!"窦太师冷笑一声,愤然而去。
等到开考的时候,大家写好文章,收毕文卷,窦太师吩咐暂勿退场,一面抽卷阅读,好的果然很多,特别是徐文长的考卷写得更好,但是卷后却画上了徐氏祖先的灵位,窦太师借此提笔落批:"父亲虽好,祭祖太早。"
为了想试试绍兴才子的本领,窦太师念了一个课:"宝塔圆圆,六角八面四方。"叫大家对来。全场默然无声,大家都想不出好句。窦太师连声催促,全场只好举起一只手来摇摇。窦太师一看,没有不摇的人,连徐文长也在内。
这时候,窦太师洋洋得意,禁不住冷言相嘲:"绍兴果然多才子,对起课来变呆痴!"窦太师正想返场,徐文长突然高声喊道:"太师你弄错了,我们都已对出,而且对得很好。"窦太师一下愣住了!徐文长接下去说:"这个课我们人人从小会对,因为考场规矩森严,不能你言我语,闹成一片,只好用手摇摇作个暗号,就是对:"玉手尖尖,五指三长两短。"不是很好吗?"窦太师经他一说,惊讶得呆若木鸡。
从此,窦光鼐进出府门,只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再也看不到"无下无书不读"的御赐金牌了。
徐文长(1521-1593)明文学家、书画家。名渭,初字文清,后改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年二十为生员,屡应乡试不中。中年做过幕僚,于抗倭军事,多所筹划。后编写《会稽县志》,曾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提出一些改革主张。徐氏善诗文,风格新奇,不落窠臼。所作戏曲论着、杂剧,颇有超越前人见解和打破陈规之处,有些作品表现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工书法,行草纵逸飞动。擅绘画,特长于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颇有创造。对后世大写意花卉画很有影响。着作有戏曲论着《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诗文《徐文长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