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之爱_生活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公公自杀的那天,发生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公公执意要送一支纯铜的水烟筒给婆婆。婆婆却心痛花那个冤枉钱坚决不领情。那支纯铜水烟筒真的很漂亮。不到200元,相当于当时半个月的工资。我不清楚怎么回事,但肯定,这种东西在解放前,在公公婆婆年轻的的时候,一定也很贵重。贵重到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那种。比如我在四川刘文彩庄园就见过展出这种东西,表示当时大地主如何奢侈,我猜想公公见婆婆已是风烛残年,执意送一样贵重的的东西给夫人。婆婆极讲实际。当时竭力反对,这样就爆发了这对和平夫妇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战争"。
公公说:"你不用铜烟筒我把你的大碌竹劈了!"
碌竹是婆婆用来抽烟的土法自制烟具,用一截手臂粗的竹筒,斜斜插上一支小铁管,小铁管塞上烟丝,竹筒里装上水,抽烟时咕噜咕噜地响。
婆婆说:"你劈了我重做一支。"
就这么一句话,他们之间来回小声说了几遍,可两人都动真格生气了。
第二件事是公公去市场买菜,婆婆吩咐公公买几个红薯--婆婆咽食米饭已十分困难,多是吃容易吞咽的红薯。
公公去市场,人老眼花,买回来的是马铃薯。
公公很伤心,躲在房间里反反复复手工艺自己不中用,之后,一口气喝下了半瓶白酒和半瓶安定片。
婆婆煮好了饭,发现公公已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桌子上放着一个空空的酒瓶和空空的安定片药瓶。
上天不忍心拆开这对老夫妇。救护车把公公拉到医院,医生向我们宣布他们将全力抢救。但顶多只能维持公公1小时生命。我们呼天抢地地哭喊,公公在我们的哭喊声中睁大了眼睛,奇迹般地在急救( 推荐阅读:鲍春来激凸,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室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步行回家。
负责抢救的医生护士忍不住嘟囔,见过18岁的小姑娘为情自杀,从未见过78岁的老头为这吃安眠药,没想到着老头福大命大过了鬼门关。
跨过这道生死门,此后两位老人更有一种默契,相互之间连小声说"不"多灭绝了。
婆婆是静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开始只是说有点肺炎,住了一个星期医院,好了,出院回家。第二天到我们下班回家时,她躺在床上,没有任何挣扎和痛苦,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看不出公公有什么大背大恸的反应,却知道婆婆去世,对公公一定打击很大。因为自此以后,很少见到公公笑,甚至说话。
按广东的习惯,亲人死后的遗像是不放在家里的。但公公执意要把婆婆的遗像放在客厅向阳的地方,而且一定要面向珠江。之后,早、中、晚,每顿饭前,公公必做的功课,就是给婆婆点一支上好的檀香。
常常一家人坐齐了,饭菜齐了,公公却站起来,颤颤抖抖离开餐桌。我们大声问:"去哪里,干什么?"
第一件事是公公执意要送一支纯铜的水烟筒给婆婆。婆婆却心痛花那个冤枉钱坚决不领情。那支纯铜水烟筒真的很漂亮。不到200元,相当于当时半个月的工资。我不清楚怎么回事,但肯定,这种东西在解放前,在公公婆婆年轻的的时候,一定也很贵重。贵重到只有富贵人家才用得起的那种。比如我在四川刘文彩庄园就见过展出这种东西,表示当时大地主如何奢侈,我猜想公公见婆婆已是风烛残年,执意送一样贵重的的东西给夫人。婆婆极讲实际。当时竭力反对,这样就爆发了这对和平夫妇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战争"。
公公说:"你不用铜烟筒我把你的大碌竹劈了!"
碌竹是婆婆用来抽烟的土法自制烟具,用一截手臂粗的竹筒,斜斜插上一支小铁管,小铁管塞上烟丝,竹筒里装上水,抽烟时咕噜咕噜地响。
婆婆说:"你劈了我重做一支。"
就这么一句话,他们之间来回小声说了几遍,可两人都动真格生气了。
第二件事是公公去市场买菜,婆婆吩咐公公买几个红薯--婆婆咽食米饭已十分困难,多是吃容易吞咽的红薯。
公公去市场,人老眼花,买回来的是马铃薯。
公公很伤心,躲在房间里反反复复手工艺自己不中用,之后,一口气喝下了半瓶白酒和半瓶安定片。
婆婆煮好了饭,发现公公已口吐白沫,昏死过去了。桌子上放着一个空空的酒瓶和空空的安定片药瓶。
上天不忍心拆开这对老夫妇。救护车把公公拉到医院,医生向我们宣布他们将全力抢救。但顶多只能维持公公1小时生命。我们呼天抢地地哭喊,公公在我们的哭喊声中睁大了眼睛,奇迹般地在急救( 推荐阅读:鲍春来激凸,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室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步行回家。
负责抢救的医生护士忍不住嘟囔,见过18岁的小姑娘为情自杀,从未见过78岁的老头为这吃安眠药,没想到着老头福大命大过了鬼门关。
跨过这道生死门,此后两位老人更有一种默契,相互之间连小声说"不"多灭绝了。
婆婆是静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的。开始只是说有点肺炎,住了一个星期医院,好了,出院回家。第二天到我们下班回家时,她躺在床上,没有任何挣扎和痛苦,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看不出公公有什么大背大恸的反应,却知道婆婆去世,对公公一定打击很大。因为自此以后,很少见到公公笑,甚至说话。
按广东的习惯,亲人死后的遗像是不放在家里的。但公公执意要把婆婆的遗像放在客厅向阳的地方,而且一定要面向珠江。之后,早、中、晚,每顿饭前,公公必做的功课,就是给婆婆点一支上好的檀香。
常常一家人坐齐了,饭菜齐了,公公却站起来,颤颤抖抖离开餐桌。我们大声问:"去哪里,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