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唯一一次公开逼毛泽东让位内幕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使林彪感到不安的正是这些问题,他曾和一些指挥员讨论过这件事,其中包括他的同级第一军团政治委员聂荣臻。参加讨论的还有参谋长左权、保卫工作的负责人罗瑞卿和高级参谋朱瑞。
林彪抱怨说,毛迫使部队走的是冤枉路。他把红军的路线比作一张弓,说部队是沿着弓背而不是弓弦行军,走的不是捷径。这样下去,部队的精力将消耗殆尽。毛泽东这样指挥不会成功。
聂荣臻不赞同林彪的意见,他说:"我们是在敌人的口袋里。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出其不意地迂回行动,怎么可能突围?"
林彪一向固执,哪会听聂荣臻的话,他致信张闻天,提出更换前线指挥,在信中他说:近一两月来,部队走路太多,太疲劳,在云贵川边绕来绕去,走了很多冤枉路,是否换一个人指挥,改变一下这种情况,不然像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信中还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个军委负责人最好主持军中大计,不作具体指挥,前敌指挥最好由彭德怀负责......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据聂荣臻回忆,彭德怀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后来彭德怀在《我的自述》中也回忆道:在会理开会时我看了林彪的这封信,当时也未介意,以为这就是战场指挥,一、三军团在战斗中早就形成了这种关系:有时一军团指挥三军团,有时三军团指挥一军团,有时就自动配合,而我采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态度,但作了自我批评,说:因鲁班场和翫水两战未打好,有些烦闷,想要如何才能打好仗,才能摆脱被动局面,烦闷就是右倾。我也批评了林彪的信;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林彪当时也没有说他的信与我无关。可见,林彪信中的建议彭德怀是事先不知晓,事后也不同意的。至于1959庐山会议时毛泽东重提此事,误解是彭德怀鼓动林彪写信,那是后话。
在当时,毛泽东知悉林彪来信的内容后,是很为恼火的。因为林彪是毛泽东的爱将,打仗很能动脑子,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从敌后发动进攻和使用计谋。对于林彪小的过失,毛泽东总是谅解的。对于林彪的用兵艺术,毛泽东是赏识的,有意提携重用他。想不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却提出要更换领导。
"这个林彪安的什么心?"毛泽东在沉思,看来他对四渡赤水的作用认识不足,如果野战军不在赤水河上渡来渡去,会把坐镇贵阳的蒋介石弄得丧魂落魄吗?会成功地调出滇军让我们大踏步西进吗?诚然部队在作这么大的迂回时把大家弄得很疲劳,发发牢骚,讲讲怪话,也不要紧。但毛泽东认定,思想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害党害军,后果不堪设想。
1935年5月12日,红军渡过金沙江来到会理,毛泽东分头找了周恩来、王稼祥、朱德、洛甫等人商量,为统一对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行新的战略方针的认识,决定在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出席的有政治局委员,还有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等。
毛泽东做了遵义会议以来三个多月军事形势的报告。
林彪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头低着,面无表情,他知道毛泽东发火是冲着他来的,他没有吭声,只是低头想心事。
林彪抱怨说,毛迫使部队走的是冤枉路。他把红军的路线比作一张弓,说部队是沿着弓背而不是弓弦行军,走的不是捷径。这样下去,部队的精力将消耗殆尽。毛泽东这样指挥不会成功。
聂荣臻不赞同林彪的意见,他说:"我们是在敌人的口袋里。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出其不意地迂回行动,怎么可能突围?"
林彪一向固执,哪会听聂荣臻的话,他致信张闻天,提出更换前线指挥,在信中他说:近一两月来,部队走路太多,太疲劳,在云贵川边绕来绕去,走了很多冤枉路,是否换一个人指挥,改变一下这种情况,不然像这样下去,会把部队拖垮。信中还建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几个军委负责人最好主持军中大计,不作具体指挥,前敌指挥最好由彭德怀负责......
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据聂荣臻回忆,彭德怀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后来彭德怀在《我的自述》中也回忆道:在会理开会时我看了林彪的这封信,当时也未介意,以为这就是战场指挥,一、三军团在战斗中早就形成了这种关系:有时一军团指挥三军团,有时三军团指挥一军团,有时就自动配合,而我采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态度,但作了自我批评,说:因鲁班场和翫水两战未打好,有些烦闷,想要如何才能打好仗,才能摆脱被动局面,烦闷就是右倾。我也批评了林彪的信;遵义会议才改变领导,这时又提出改变前敌指挥是不妥当的;特别提出我,则更不适当。林彪当时也没有说他的信与我无关。可见,林彪信中的建议彭德怀是事先不知晓,事后也不同意的。至于1959庐山会议时毛泽东重提此事,误解是彭德怀鼓动林彪写信,那是后话。
在当时,毛泽东知悉林彪来信的内容后,是很为恼火的。因为林彪是毛泽东的爱将,打仗很能动脑子,善于声东击西和隐蔽自己,善于奇袭和伏击,善于从侧翼和从敌后发动进攻和使用计谋。对于林彪小的过失,毛泽东总是谅解的。对于林彪的用兵艺术,毛泽东是赏识的,有意提携重用他。想不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却提出要更换领导。
"这个林彪安的什么心?"毛泽东在沉思,看来他对四渡赤水的作用认识不足,如果野战军不在赤水河上渡来渡去,会把坐镇贵阳的蒋介石弄得丧魂落魄吗?会成功地调出滇军让我们大踏步西进吗?诚然部队在作这么大的迂回时把大家弄得很疲劳,发发牢骚,讲讲怪话,也不要紧。但毛泽东认定,思想问题必须解决,否则害党害军,后果不堪设想。
1935年5月12日,红军渡过金沙江来到会理,毛泽东分头找了周恩来、王稼祥、朱德、洛甫等人商量,为统一对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行新的战略方针的认识,决定在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主持会议,出席的有政治局委员,还有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等。
毛泽东做了遵义会议以来三个多月军事形势的报告。
林彪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头低着,面无表情,他知道毛泽东发火是冲着他来的,他没有吭声,只是低头想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