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朱元璋也曾“均贫富”_历史故事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朱元璋也曾“均贫富”_历史故事


(作者:赵映林) ( 推荐阅读: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 朱元璋青少年时的苦难经历,对其治国理念的影响,除关注民生和群众反贪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仇富"。
01
接受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
朱元璋没什么文化,但那种"朕本农家","朕本农家子","朕本布衣,起于淮右"的草根念头深深扎根在他的头脑中。这些话他几乎是经常挂在嘴边。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君、臣、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君主是"上天""为民"而设,官员是君主为"民"而设的,所以,天下官员要体会君主的爱民之心,关心百姓疾苦。据此,他一再告诫官员们说,君臣上要"畏天",下要"畏民"。由于元朝统治者将全国居民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以至于"众以暴寡,强以凌弱,巧以取愚,诈以骗良"现象十分普遍猖獗,使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升斗小民生计困难,无时无刻不在生死的边缘挣扎。
入明以来,贫苦百姓面对贫富差距导致的遭富户强势欺压,在忍无可忍之时,就群起反抗,群体事件此起彼伏,造成社会动乱不安。倘若地方官又"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局部动乱就可影响一片,危及政权。所以朱元璋说:"民富则亲,民贫则离,民之贫富,国家休戚。"朱元璋在位31年,仅《明实录》记载的一般性群体事件有69起(不含武装暴动),人数最多的一起是发生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福建福安县,有8000余人参加,抓捕了2500人,才压了下去。在朱元璋看来,这正是由于官员们对贫富差距的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才导致的。于是"令严法禁",凡是没有很好执行"右贫抑富"政策的一律罪之不恕,严惩不贷。
02

朱元璋也曾“均贫富”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