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乾隆下江南并非只为游山玩水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南巡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盐商
乾隆南巡声势浩大,花费颇多,不可能所有银两都( 推荐阅读:少妇与猛男偷情故事,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由国库支出。乾隆南巡的主要财政支柱是两淮的盐商,两淮盐运使司公署就设在扬州城内,八大商总也住在扬州城内。
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两淮盐政吉庆上奏《奏为圣驾南巡两淮商人程可正等公捐百万银两事》,奏折中提到“江省幸蒙恩允南巡,万姓欢腾,淮商倍切所需费用久愿公捐,其踊跃难形情状”,由此可见当时为迎接乾隆首次南巡,盐商积极踊跃、抛金撒银的“大手笔”。
对于南巡事宜的开支报销,乾隆做出了动用官项和淮商捐资分别报销的谕旨。根据乾隆的指示,两江总督黄廷桂、两淮盐政吉庆也拟定了相关规定,要求专款专用,如道路、桥梁、码头、营尖、茶棚等类动用藩库银两,行宫、名胜及附近上山道路、铺垫、陈设等类动用两淮盐运银库的商捐银两,各项支出分别登记造册。
乾隆南巡涉及地方较多,对于各地及官项、商捐项花费的平衡,考虑到地方官员需要办理的事项较多,又从商捐项下拨银十五万两,交与藩库帮助地方官员办理事务。具体为,拨银五万两给江宁藩库,十万两给苏州藩库,由他们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酌情动用。专门拨给河库两万两,办理相关事务。
南巡重要任务是治理水患

乾隆下江南并非只为游山玩水_历史故事


乾隆在南巡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水患,兴修水利。
第一次(1751年)经过高邮时,他看到“堤岸高于屋,民居疑地窨”。感叹道:“嗟我水乡民,生计惟罟霖”。经过车逻坝时,见到车逻坝泄水尤盛,想到淮水归江,要增加东西湾入江口门,开挖太平河。
第二次南巡时他谋划“抽薪之计”,就是要预先降低洪泽湖的水位。“百室求宁”是他的愿望,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定淮水入江为急办工程,先后连续多年,使淮水入江工程达到盛期,所做的工程有降低各坝闸、加宽河道等等,终于使归江口门达到107丈(342米),比康熙时翻了将近一倍,使归江河道具备了排泄淮水的价值,奠定了淮水由里下河归海转向归江的局势,无疑对减轻里下河水患起了重要作用。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南巡时,乾隆实施了他的所谓“抽薪之计”,就是修订水情调度水则,减少淮水排向扬州的泄量,令河臣恪守此法,终于使里下河在此后二十年左右不被水淹。
后来乾隆听说淮扬运河因好久没有疏浚,河床逐渐淤高,不仅有碍漕运船只航行,水大之年还致泛滥,遂传谕两江总督高晋、总河萨载,逐段查看测量,要他们一面组织开挖,一面上报,“不可有惜费之见,致有贻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