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林彪是如何获取“常胜将军”这一雅号的?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指挥一两万人的红一军团与后来数十万、上百万的东北野战军相比,是否属于“大兵团作战”暂且不论,“不胫而走”则是文人惯用的虚化之笔,意思无非是说,没有文字记录称林彪为“常胜将军”。
书中还说,林彪战后对部下吴法宪传授经验:“我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我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不管林彪从何处得来“我有常胜将军的美名”这一说法,持这一说法的又是哪些人,是权威性的全体江西红军还是仅仅几个身边部下,而林彪事实上也并非真正百战百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被迫长征便是例证之一,更遑论期间大大小小的失利之战,但经书籍千篇一律煞有介事一转录,“三人成虎”,林彪“常胜将军”之名都已事实上传播开来。
最早让林彪“常胜”之名从口口相传转变为较为正式文字的人,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
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说到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奉派前来同他交战的政府军无不遭到他的歼灭、打败或者被其制服,而他自己却从来没有打败过。”
“据说”二字很好地说明之前仅仅是口口相传的特点。而“没有打过一次败仗”的说法,虽无“常胜将军”四字之名,却已有其实。
《西行漫记》使毛泽东在东西方都广为人知的同时,也令林彪美名远扬,其后随着他的地位不断攀升,渲染者有增无减。

林彪是如何获取“常胜将军”这一雅号的?_历史故事


国共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时期,林彪初到东北时从过去指挥一两万人遽然到10万余人,大兵团作战指挥尚在熟悉的过程,因而遭遇四平之战后的接连败退,一撤千里。
诸多新近归于林彪麾下,久闻其“常胜将军”大之名的官兵们不免失望,背后嘀咕或者腹诽不已。
《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记载,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李作鹏对参谋们说:“现在部队对林总意见很大,说他到莫斯科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参谋也附和道:“说林总怪话的多啦!说常胜将军变成撤退将军和逃跑将军了!”
李作鹏早年参加红军,担任过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传令兵,班长。他和参谋们称林彪为“常胜将军”,同样是基于口口相传,因神秘的传说而产生无比敬仰,又因一时名实不符而失望沮丧与牢骚满腹。
短暂的挫折后,利用东北背靠苏联、一面接敌,蒋介石鞭长莫及,难以增援等等优厚条件,林彪开始逐渐反败为胜,最终扫平东北,挥师入关后按照毛泽东的区域经营安排,又南下席卷两湖两广,成就了一番军人可遇不可求的功名事业。
雪中送炭者少,锦上添花者多。随着鞭锋所指,马蹄到处,林彪“常胜将军”之名被有意无意间再度传遍开来,而且已不仅仅局限于此。
四野参谋长萧克后来回忆说,“尔后直到主持军委工作,尤其文*后,地位更高,名声更大”,林彪被传得神乎其神。诸如“把林彪列入南昌起义第二号领导人;林彪率领起义剩余部队到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召开军事会议,林彪不同意他们的意见,斯大林听了林的方案”等等。

林彪是如何获取“常胜将军”这一雅号的?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