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揭秘:王昭君出塞前是被谁蹂躏了三天三夜?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刘奭(公元前75年--公元前33年),即汉元帝,父亲汉宣帝刘询,母亲皇后许平君,以柔仁好儒著称,9岁成为太子,27岁登基,在位16年。
人( 推荐阅读: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赤裸裸地来,匆匆忙忙一生,又赤裸裸地去,不带走这世界上一丁点东西,所以但凡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大多很单纯,只想简简单单工作,简简单单做人,可是在见到权力、金钱、名誉这三样“好东西”后,却又大都“英雄难过美人关”,纷纷倒戈相向,变得唯利是图,唯钱是图,唯名是图,早已将人的“性本善”抛到九霄云外。汉元帝刘奭虽贵为天子,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所以自然跳不出上面所说的“俗世定律”。
成为执掌社稷的君王后,汉元帝也曾想好好治国,也曾想好好上朝,也曾想好好勤政,欲新官上任三把火,效仿前辈皇帝,大刀阔斧,锐意进取,开天辟地,事成之后让后人稽颡膜拜。为此,他还努力过。第一条,勤俭节约,禁止奢靡;第二条,柔仁好儒,重用儒生;第三条,虚心纳谏,减少失误;第四条,弱化刑罚,体察民情。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疏忽,往往给个人或者集团乃至国家带来摧枯拉朽的灭顶之灾。汉元帝虽然在执政初期采取了一系列较为开明的措施,但却没扭过他个人宠信宦官造成的日趋堕落,更不可能拗不过西汉王朝的整体滑坡,这不仅是他时运不济的无奈,更是他用人不济的恶果。

揭秘:王昭君出塞前是被谁蹂躏了三天三夜?_历史故事


在汉朝,乱世者,宦官也。别人追名逐利,要么用权,要么用钱,要么找关系走后门;但是像宦官这类“两袖空空”的畸形人,大部分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只好忍痛割爱,献出自己的器官,满足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需求。宦官一行,有去无回,只有进入这一行的路,没有出去的路,似围城一般,阉割以后只能一条路走到黑,当时汉元帝眼前的红人宦官石显便是如此。他深知自己“一日为太监,就必须终身为太监”这一残酷现实,所以在见皇帝老儿亲信宦官之际,就拼死往前挤,不见黄河心不死,不得皇帝宠信心不死,哪怕是整的自己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死而无憾、“大义凛然”。
萧望之和周堪,名义上是汉元帝的指导老师,实际上是他的左膀右臂,但同时也是外戚史高的两个下属,如此纷繁复杂的上下关系,天长日久不出现问题才怪。史高只要见两人在皇帝面前颇得信任,便感觉浑身上下不自在,起了鸡皮疙瘩一般。汉元帝虽然表面上重用自己的两位儒士老师,但实际上却并不代表他自始至终信赖与重用儒士,而是另辟蹊径,在外戚、儒士、宦官三者之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宦官。
刘奭这样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宦官们没有家室,不可能兴风作浪,亦不可能形成有组织有预谋的利益型集团。正因为如此,石显才会蹬鼻子上脸,宦官才会越发的为所欲为,汉元帝才会自始至终信赖并委以宦官重任。在这种背景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石显最终美梦成真,得以控制大权,逼死萧望之,贬周堪等人为庶民。

揭秘:王昭君出塞前是被谁蹂躏了三天三夜?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