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母爱没有名字时_生活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我妈妈与外婆教育孩子的方式完全不同。妈妈相信斯巴达式管教,对我的我行我素,特别看不顺眼。我17岁时,母亲已是一名成功的职业妇女,但一位单亲母亲,不论外表多么美丽,工作多么有成就,压力仍时时相伴。于是一个从小没挨过骂的孩子,天天挨骂;一个从小没做过家务的小孩,天天被要求洗碗、晒衣服。我的内心感受很简单,我只是这个家庭"2 1"的小孩,一名闯入者。从那时起,我的灵魂由幼稚变苍老,我开始理解世间情感不是天然而生,它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一点一滴的回忆。
而我与美丽的母亲之间,回忆是空白,情感是歉疚,付出是责任,一切都是不得已。
回家半年之后,我写了一封信给妈妈:"外婆已死,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妈妈,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突然接受一名17岁的孩子,的确是困难的事,何况你只喜欢乖顺的女儿。我可以理解你的难处,但能不能容许我在你家住到念大学,再过两年,我会悄悄离开,不再打扰贵府。"
妈妈看了我的信,哭着向我忏悔,直说对不起。她工作压力大,弟弟妹妹的功课不如我,因此才把许多压力施加给我。
母亲与我的争吵并未因此结束,30年来总是以不同的方式登场,以不同的方式结束。我理性上感谢她收容我并对我负起养育的责任,但心里那个"2 1"从未于脑海中离去。
即使到了30岁,去美国读书时放暑假回来,也是来匆匆,去匆匆。我从不打开行李,我判断母亲对我待在家中的容忍度不会超过3天,但我拿她的钱读书,有义务挨她的管教责骂。于是我总是数馒头般算着日子,一天,两天,三天,好了,她果然如期爆炸了,我便提起完好如初的行李,住进早就约好的朋友家。
母亲在我心中虽不够爱我,却是我的人生典范。早在三四十年前,她就已在台北金融圈赫赫有名。除了外表非常美丽之外,她的心灵也很美。她爱帮助人,许多人都曾对我竖起大拇指,称赞母亲的品格与善心助人。在尔虞我诈的金融圈里,母亲的成就,不是来自奸诈钻营,相反地乃因诚实与不贪。台北的几名大户都放心地把大笔资金交给母亲保管,因为她从不对外宣告谁买进了多少股,也不会把客户买进后涨价的股票据为己有,虽然这在股市里很常见。由于诚实,也由于对金钱的品德,使母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月薪百万的成功女性。
我喜欢从远处欣赏母亲,欣赏她的娇媚美艳,欣赏她崇高的人格,(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欣赏她的正气廉洁,欣赏她的良善心软;但作为与我缘分极浅、性格强势的母亲,我对她始终敬而远之,也从未理解母亲对我的独特的爱。
犹记得十年前《联合报》制作"两代相对论",采访我和妈妈,她一如往昔做了美美的头发,端庄华丽地走入我家。我平时也没那么邋遢,当天却刻意光脚、散发,不着妆。她直言受不了我的奇装异服,我讥笑她至今还以为自己在小学当班长。访问的记者问:"你们会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吗?"妈妈正想开口说"想",我没给她机会,随即说:"不行,我们住在一起不是她上吊,就是我上吊,而且我判断她上吊的机会比较高,为了保护她的生命安全,我不能和她同住。"
而我与美丽的母亲之间,回忆是空白,情感是歉疚,付出是责任,一切都是不得已。
回家半年之后,我写了一封信给妈妈:"外婆已死,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妈妈,我能理解你的心情,突然接受一名17岁的孩子,的确是困难的事,何况你只喜欢乖顺的女儿。我可以理解你的难处,但能不能容许我在你家住到念大学,再过两年,我会悄悄离开,不再打扰贵府。"
妈妈看了我的信,哭着向我忏悔,直说对不起。她工作压力大,弟弟妹妹的功课不如我,因此才把许多压力施加给我。
母亲与我的争吵并未因此结束,30年来总是以不同的方式登场,以不同的方式结束。我理性上感谢她收容我并对我负起养育的责任,但心里那个"2 1"从未于脑海中离去。
即使到了30岁,去美国读书时放暑假回来,也是来匆匆,去匆匆。我从不打开行李,我判断母亲对我待在家中的容忍度不会超过3天,但我拿她的钱读书,有义务挨她的管教责骂。于是我总是数馒头般算着日子,一天,两天,三天,好了,她果然如期爆炸了,我便提起完好如初的行李,住进早就约好的朋友家。
母亲在我心中虽不够爱我,却是我的人生典范。早在三四十年前,她就已在台北金融圈赫赫有名。除了外表非常美丽之外,她的心灵也很美。她爱帮助人,许多人都曾对我竖起大拇指,称赞母亲的品格与善心助人。在尔虞我诈的金融圈里,母亲的成就,不是来自奸诈钻营,相反地乃因诚实与不贪。台北的几名大户都放心地把大笔资金交给母亲保管,因为她从不对外宣告谁买进了多少股,也不会把客户买进后涨价的股票据为己有,虽然这在股市里很常见。由于诚实,也由于对金钱的品德,使母亲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成为月薪百万的成功女性。
我喜欢从远处欣赏母亲,欣赏她的娇媚美艳,欣赏她崇高的人格,(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摘抄,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欣赏她的正气廉洁,欣赏她的良善心软;但作为与我缘分极浅、性格强势的母亲,我对她始终敬而远之,也从未理解母亲对我的独特的爱。
犹记得十年前《联合报》制作"两代相对论",采访我和妈妈,她一如往昔做了美美的头发,端庄华丽地走入我家。我平时也没那么邋遢,当天却刻意光脚、散发,不着妆。她直言受不了我的奇装异服,我讥笑她至今还以为自己在小学当班长。访问的记者问:"你们会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吗?"妈妈正想开口说"想",我没给她机会,随即说:"不行,我们住在一起不是她上吊,就是我上吊,而且我判断她上吊的机会比较高,为了保护她的生命安全,我不能和她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