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民间传说:桃花鱼的来由_民间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无尘道人生得鹤发童颜,白色眉毛长约寸许,一缕白须撒满胸膛,一派仙风道骨之相。豪绅们还在当地找了一人专为无尘道长烧火做饭。关于他的来历,人们七说不一,有人说是四川峨嵋山来的,有人说是武当张真人的徒弟。人们有叫他无尘道人的,有叫他无尘道长的,有叫他无尘真人的。叫什么他都不在乎,欣然答应。人们再也不去考查他的身份。其实他是一位道行很高的仙人。
擎天山上满是苍松翠柏,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由于气候温暖而湿润,各种植物长得枝繁叶茂,山上有四季不败之花,八节常绿之草,待到寅卯红日东升之时,山上云雾缭绕且只露出山顶,真是一派仙境!
在擎天山脚下,有一农户,丈夫叫鄂善,妻子( 推荐阅读:英语美文欣赏,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叫李卿,有一子名蛮牛。这小子虽只有两岁,却生得虎头虎脑十分惹人喜爱。一家三口,男耕女织,生活倒也和和美美。有一年,擎天山一带瘟疫流行,蛮牛父母被瘟疫夺去了生命,他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无尘道长见年仅6岁的蛮牛十分可怜,但身坯子很好,是学武的好料子,便把他带回观内,教他习文练武。他聪明伶俐,八年以后小蛮牛成了个壮实的小伙子,不单武艺超群,且识字习文也十分了得。他在习文练武之余,就在擎天山上漫山遍野地跑或攀爬悬崖大树,因而练就了一身轻若猱猿的轻功。虎豹豺狼也都成了他的好朋友。每每雨天过后,他就上山捡蘑菇,有灰白色的松树菌、鲜红色的栗树菌还有金黄色的鸡蛋菌,五颜六色,斑斓纷陈。捡得多了除留一部分师徒三人吃外,余下的便拿到城里去卖,所得的几十文钱除买些米油盐外,还买些豆腐,豆干之类的豆制品。

民间传说:桃花鱼的来由_民间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又过了四年。在三月初三这天,蛮牛挑着蘑菇进入城内,觉得身上十分闷燥,便到庙咀旁的小河擦澡,将一担蘑菇放在岸上。澡刚擦完,忽见一条渔船驶来,靠在离他三尺许的岸边。船头上坐着一个二八渔姑,只见她青丝如缎,眉青目秀,樱桃小嘴,糯米银牙。他见船靠岸,只得后退数步,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下,几乎摔了个趔趄。渔姑见状忙起身一个箭步跳上了岸,扶正蛮牛,极为抱歉地说:"惊扰公子了!"她深深一个万福,又微微一笑,双颊边现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万分妩媚可爱。当时,只窘的他连说:"我、我......。。"我不出来了,最后才说出:"我没什么。"须知,蛮牛除他妈妈以外,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女人,今天这个女人将他亲手扶起,还深深一个万福,又还浅浅一笑,且又是一个比天仙还美几分的女人,这怎不叫他窘迫十分呢?
!渔姑见旁有一担菌子,便对蛮牛说:"我用活鱼换你的菌子如何?"他忙答到:"好、好、好!"说罢便捧了几捧最好的松树菌和鸡蛋菌放在船头上,渔姑忙说:"够了,够了!"渔姑从舱里挑了一条四、五斤重的金色鲤鱼给他,他刚接过手,见鲤鱼双眼似乎在流泪,心中十分不忍,便轻轻将鲤鱼放入水中说:"你去吧!"鲤鱼游了丈许远,回过头来,点了点头,潜入水中。渔姑见此情景,心中暗自思忖:"好一个心地善良、憨厚、纯正的小伙子!"我爱故事网。
盛夏来临,日头高照,天上没一丝云彩,还未到午时,大地已被烤得象冒了烟似的,一阵阵熏风,吹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为了早点返回观内,蛮牛在寅牌时分,已挑着一担干柴走在进城的路上了。虽一担柴重一百多斤,他仍健步如飞。仅一个时辰已进入城内,在卖完柴又买了米油盐后还买了五斤猪肉,在街上又遛了一会,才往回走。一边走一边用草帽煽着,似觉凉爽了许多。他走到一棵树下,听到一阵低微呻吟声,他寻声定睛一看,见一位老婆婆躺卧在树下的草丛里,蛮牛连忙将她扶坐起,右臂挽着她的肩背。只见老婆婆年约六旬,骨瘦如柴,头发蓬松,有些还结成一团一团的;脸色蜡黄,双眼紧闭,小口微张,气息甚弱;一身粗布衣服已破烂不堪,也分不清是白是黑;浑身散发出阵阵恶臭。蛮牛顾不了许多,将她扶正坐稳。只见他双目微闭,缓缓伸出双掌,贴在老婆婆背上,顿时,蛮牛头冒白气,约过了一炷香工夫,婆婆脸有红晕,眼也睁开了,呼吸也平和了许多。

民间传说:桃花鱼的来由_民间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