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绝地密令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天刚亮,一架敌机飞到古北口上空盘旋侦察,一小时后又来投了几颗炸弹,飞走了。接着,每隔一小时就有一队五架敌机往返轮流轰炸,竟日不停。古北口高地都是坚硬的岩石秃山,暴露的士兵们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在炸弹掀起的滚滚烟火中,到处是士兵们的残骸尸体。还没有见到一个日军,中国守军已伤亡大半。
第二天拂晓,日军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开始发起总攻。一一二师阵地被突破,日军占领古北口关口,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受敌两翼包围,伤亡残重,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交通、电话都被截断。师长关麟徵即令七十三旅旅长杜聿明指挥古北口南城的战斗,自己则亲率特务连赴右翼前线,支援一四五团。关麟徵率领增援部队行到山腰,即遭日军伏击,有的新兵还不会使用手榴弹,未拉引线就一个个掷了出去。结果并没炸毁敌人,反而从上面飞来一颗手榴弹,在关麟徵的身旁爆炸,关麟徵的手被炸伤,忍着痛大吼一声,指挥部队与敌展开白刃战,最终打通与一四五团的联系。
激战了两天,二十五师终于抵挡不住日军强烈的攻势,一线阵地全线崩溃,沿潮河支流溃退的大部队,又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目标,一时河里全是血红的河水,尸体阻断了流水。二十五师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4000余人,撤出了阵地。
古北口之战后,日军又发起南天门之战,集中三个师团共6000人,在空军、炮兵、坦克部队的配合下,决定打击蒋介石的中央军,迫使蒋介石签城下之盟。空中飞机俯冲投弹,地上大炮轰击,随即步兵冲锋,不到一天,守在南天门的八十三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刘戡撤离阵地后,欲拔枪自杀,被参谋处长等人抢夺下他的手枪。

绝地密令_历史故事


守在喜峰口的,则是由冯玉祥的西北军改编成的东北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下辖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师长分别是冯治安、张自忠。这是地方杂牌军,装配比中央军差得更远,武器装备五花八门,有反蒋战役后留下的汉阳造和三八式,也有甘苏地方调来的老式毛瑟枪,还有从孙殿英手里夺来的土造枪,而这些武器的弹药早就不生产了。步枪没有刺刀,全军重机枪不到百挺,士兵全年只能领十个月的饷。由于弹药奇缺,只好打了些大刀给士兵。在这种装备低劣的状况下,二十九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三十七师的两个旅长赵登禹和王治邦率领500人的大刀队夜袭敌营,虽然毙敌千人,炸毁坦克大炮无数,但最终只有20余人生还。二十九军官兵虽数次击退日军的进攻,但终因伤亡5000多人,撤出了喜峰口。
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院内,坐在议会大厅主座的汪精卫一脸肃然,听了从前线回来的指挥官们的报告,长时间不发一语。
接下来是北京军分会的代委员长何应钦做签订《塘沽协定》的说明。这个协定是汪精卫事后才知道的。只见何应钦振振有词地说:"要抗战,首先要军队服从命令,目前华北的形势却不是这样。命令宋哲元的部队集中到通县,他们却到南方;命令傅作义的部队集中到高丽营,他却到长辛店。这种情况,如何谈得上抗战!所以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日本人谈判停战。"
整个会议,一向喜欢在会上滔滔不绝的汪精卫,没有发过一言。会议结束,汪精卫回到家里,面色阴沉。一家人正坐在桌上,等他回来吃晚饭。

绝地密令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