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张飞绝非一个大老粗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义释严颜,深谋远虑
张飞因误导被损害,而且扭曲最严重的东西,就是他的真实形象。后世流传的张飞是一个作风鲁莽、性格暴躁的粗线条人物,与程咬金、李逵有一拼。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却完全不是如此。
证据不用多举,只消来看张飞第一次取得的辉煌胜利,也就是义释严颜的江州之战,就会完全明白。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喧宾夺主,动手攻占益州。益州的军政长官刘璋在成都顽强抵抗。为了加强攻势,刘备便在第二年从荆州紧急召唤张飞等人,跟随诸葛亮率军赶往益州增援。江州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
古往今来,从江汉平原进入天府之国,最便捷的交通大动脉就是长江。张飞等人沿江西上,很快就到达益州东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江州城下。江州,在现今的重庆市区,当时是巴郡的首府。不过,江州虽然地位重要,这时的防守兵力却相当薄弱,因为刘璋的主力兵团已经集中在江州的西北方向,正在全力保卫益州的中心城市成都。因此,张飞很快就将江州的城池拿下,生擒了对方的主将严颜。于是便出现了《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中记载的生动一幕。张飞责骂被捆绑的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严颜毫无畏惧,也高声叫道:“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听了勃然大怒,高声传令:把严颜拖出去斩首示众。严颜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又顶了张飞两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结果张飞对严颜的骨气很是欣赏,当场把他释放不说,还作为上宾热情对待。
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具体作战经过一笔带过,却把张飞和严颜的对话忠实记录在案,可见对此非常重视。而这一历史场景,确实也很精彩。在严颜这一方,前面四句回答可谓义正辞严,很有骨气;后面两句不仅视死如归,更是暗含讽刺:砍脑袋就砍,发怒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恼羞成怒了吧,我的话戳到你的痛处了吧,把严颜的硬骨头精神展现无余。
其实写严颜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衬托张飞。张飞越是被对方斥责、顶撞甚至讥讽,他反而越是欣赏对方,这才能够显示出他那罕见的度量。总之,张飞在这里的形象,已经不是一个粗鲁残暴的武夫,而是一位心胸宽广、赏识人才的君子。
张飞处置严颜的背后,其实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细密考量。
严颜的籍贯和家族,陈寿《三国志》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书中卷十二记载严颜是“临江人”。这临江县,是巴郡的属县,即今重庆市的忠县。当时这个地区的民风,据《华阳国志》卷一记载,有两大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其民质直”,即朴实耿直;二是尚武精神,将领出现多,所以俗语总结为“巴有将,蜀有相”。
严颜的严氏家族是临江县的土著大族,“临江县,严、甘、文、杨、杜,为大姓”。严颜之所以会有非凡的骨气,一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风的熏陶,生性就当不来软骨头;二是他的家族是当地第一名门,他不能给本家族丢脸;三是他就在巴郡家乡本地保卫第一军事要塞,更不能给本地的将领群体丢脸。
张飞因误导被损害,而且扭曲最严重的东西,就是他的真实形象。后世流传的张飞是一个作风鲁莽、性格暴躁的粗线条人物,与程咬金、李逵有一拼。但是,历史上真实的张飞却完全不是如此。
证据不用多举,只消来看张飞第一次取得的辉煌胜利,也就是义释严颜的江州之战,就会完全明白。
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喧宾夺主,动手攻占益州。益州的军政长官刘璋在成都顽强抵抗。为了加强攻势,刘备便在第二年从荆州紧急召唤张飞等人,跟随诸葛亮率军赶往益州增援。江州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打响了。
古往今来,从江汉平原进入天府之国,最便捷的交通大动脉就是长江。张飞等人沿江西上,很快就到达益州东部最重要的军事要塞江州城下。江州,在现今的重庆市区,当时是巴郡的首府。不过,江州虽然地位重要,这时的防守兵力却相当薄弱,因为刘璋的主力兵团已经集中在江州的西北方向,正在全力保卫益州的中心城市成都。因此,张飞很快就将江州的城池拿下,生擒了对方的主将严颜。于是便出现了《三国志》卷三十六《张飞传》中记载的生动一幕。张飞责骂被捆绑的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
严颜毫无畏惧,也高声叫道:“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张飞听了勃然大怒,高声传令:把严颜拖出去斩首示众。严颜视死如归,神色不变,又顶了张飞两句:“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结果张飞对严颜的骨气很是欣赏,当场把他释放不说,还作为上宾热情对待。
史书中对这场战役的具体作战经过一笔带过,却把张飞和严颜的对话忠实记录在案,可见对此非常重视。而这一历史场景,确实也很精彩。在严颜这一方,前面四句回答可谓义正辞严,很有骨气;后面两句不仅视死如归,更是暗含讽刺:砍脑袋就砍,发怒干什么?言外之意,你恼羞成怒了吧,我的话戳到你的痛处了吧,把严颜的硬骨头精神展现无余。
其实写严颜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衬托张飞。张飞越是被对方斥责、顶撞甚至讥讽,他反而越是欣赏对方,这才能够显示出他那罕见的度量。总之,张飞在这里的形象,已经不是一个粗鲁残暴的武夫,而是一位心胸宽广、赏识人才的君子。
张飞处置严颜的背后,其实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深谋远虑和细密考量。
严颜的籍贯和家族,陈寿《三国志》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地方志--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书中卷十二记载严颜是“临江人”。这临江县,是巴郡的属县,即今重庆市的忠县。当时这个地区的民风,据《华阳国志》卷一记载,有两大相互关联的特点:一是“其民质直”,即朴实耿直;二是尚武精神,将领出现多,所以俗语总结为“巴有将,蜀有相”。
严颜的严氏家族是临江县的土著大族,“临江县,严、甘、文、杨、杜,为大姓”。严颜之所以会有非凡的骨气,一是深受本地耿直民风的熏陶,生性就当不来软骨头;二是他的家族是当地第一名门,他不能给本家族丢脸;三是他就在巴郡家乡本地保卫第一军事要塞,更不能给本地的将领群体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