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朱元璋的民间传奇故事_民间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牛钻土"
为了报复狠毒而吝啬的财主,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几个孩子将财主的小牛犊杀了,在野外烤吃了,再把牛角插在前山,把牛尾插在后山,把骨头和牛皮埋了,然后把财主叫来,说牛钻山了。朱抻抻牛尾巴,躲在山洞里的汤和便哞哞地学牛叫。尽管这骗不了人的恶作剧最终使他遭到一顿毒打,并勒令他父亲包赔,但从此财主对朱元璋不得不畏惧三分。
做和尚
朱元璋十七岁时,家乡和好些地方一样,染上了瘟疫,很多人死了,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也没有幸免。由于朱元璋根本没钱安葬自己的亲人,而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帮得上忙?因为他父亲朱世珍曾经为一个寺庙(皇觉寺)募捐了不少钱,所以朱元璋苦苦哀求徐达、汤和等一些贫穷又要好的兄弟冒着滂沱大雨乘着夜色,抬着父母和兄长三具尸体去这所寺庙,希图让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朱家亡灵能浮厝于庙里,不做孤魂野鬼。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主持,还是主持要感谢当年朱的父亲的那份恩德,不仅答应留下三具尸体,还许愿找财主要一块地埋葬。主持后来真的做到了,还通过化缘搞到三副薄棺木,让朱的亲人入土为安。
由于瘟疫继续流行,而元人的统治更加残酷,致使不少人纷纷起来造反,朱的那些穷朋友就劝他举旗,但是他在沉默片刻后却说:"大难临头各自飞,我看,我们还是各奔前程吧。"当他的这些朋友问他哪儿去时,他却说:"剃度做和尚。"那些人认为他不把皇觉寺搅翻才怪,可他认为当和尚至少有一口饭吃,这是目前最牢靠的主意。于是他真的在皇觉寺出家了。
"分身术"
朱元璋在这个寺庙里,自然不能安分守己,常常闹一些恶作剧,但是有主持庇佑着他,别人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在这里,他看了很多书--他的优点是很喜欢看看书;还和当时的主持谈了不少治国治家方略,也为他引荐了两个奇才:刘基、宋濂。等等这些为他打天下、治天下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当然与他自己的鸿鹄之志也是分不开的。
朱元璋在这里呆了几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离开了。他来到一个叫"南家庙"的一个比较小的寺庙,庙里只有几个和尚。第二年春夏之交,农忙季节到了,一些农户来找庙祝,要求给个把和尚帮忙插插秧。别的和尚都懒散惯了,才不愿意呢,朱却一天答应了四五户。庙祝心想:看你明天怎么办?因为俗话说"插秧的工夫过年的肉",意思是说:别人指望着呢。到了第二天,庙祝先跑到张三家,看到朱在插秧;又跑到李四家,朱在插秧;再跑到王五家,朱仍在......他觉得好奇怪:莫非朱有分身术不成?最后回到庙里,跑到朱的禅房一看,朱不正在床上睡觉吗?这时,庙祝真的傻眼了......
"搬菩萨"
这件事后,庙祝时时小心,认为朱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却又不知道,要么是神仙,要么是鬼,不然,怎么会......
有一天,庙祝有事要走,吩咐朱好好看门,还要把庙堂打扫干净。庙祝一走,其他的人还不找个理由开溜。他们都走了,朱倒觉得更清闲,就关了庙门好好地睡了一觉。一觉醒来,已过晌午。他伸一个懒腰,爬起来,搞一点比较可口的吃了,然后到外边晒晒太阳。看看天色不早,估计师父快回来了,得打扫庙堂了,于是走进去。他看到菩萨站着的、坐着的,旮旮旯旯的,怎么扫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就双手合十说:"大神小神,请出山门。到外面的天井里呆会儿吧--得罪了。"说来也怪,那些泥做的菩萨都不声不响的出去了。这样扫地岂不容易得多?正在这时,庙祝回来了,心下正自奇怪:怎么扫个地要把菩萨都搬出来,不仅费事,而且大不敬......且看他搞山门名堂再说。朱打扫完了,来到外面,正准备"叫"这些菩萨进去,却不料庙祝已经回来,就笑嘻嘻的说:"师父,你回来了。
为了报复狠毒而吝啬的财主,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几个孩子将财主的小牛犊杀了,在野外烤吃了,再把牛角插在前山,把牛尾插在后山,把骨头和牛皮埋了,然后把财主叫来,说牛钻山了。朱抻抻牛尾巴,躲在山洞里的汤和便哞哞地学牛叫。尽管这骗不了人的恶作剧最终使他遭到一顿毒打,并勒令他父亲包赔,但从此财主对朱元璋不得不畏惧三分。
做和尚
朱元璋十七岁时,家乡和好些地方一样,染上了瘟疫,很多人死了,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也没有幸免。由于朱元璋根本没钱安葬自己的亲人,而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帮得上忙?因为他父亲朱世珍曾经为一个寺庙(皇觉寺)募捐了不少钱,所以朱元璋苦苦哀求徐达、汤和等一些贫穷又要好的兄弟冒着滂沱大雨乘着夜色,抬着父母和兄长三具尸体去这所寺庙,希图让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朱家亡灵能浮厝于庙里,不做孤魂野鬼。也许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主持,还是主持要感谢当年朱的父亲的那份恩德,不仅答应留下三具尸体,还许愿找财主要一块地埋葬。主持后来真的做到了,还通过化缘搞到三副薄棺木,让朱的亲人入土为安。
由于瘟疫继续流行,而元人的统治更加残酷,致使不少人纷纷起来造反,朱的那些穷朋友就劝他举旗,但是他在沉默片刻后却说:"大难临头各自飞,我看,我们还是各奔前程吧。"当他的这些朋友问他哪儿去时,他却说:"剃度做和尚。"那些人认为他不把皇觉寺搅翻才怪,可他认为当和尚至少有一口饭吃,这是目前最牢靠的主意。于是他真的在皇觉寺出家了。
"分身术"
朱元璋在这个寺庙里,自然不能安分守己,常常闹一些恶作剧,但是有主持庇佑着他,别人自然也就没有办法。在这里,他看了很多书--他的优点是很喜欢看看书;还和当时的主持谈了不少治国治家方略,也为他引荐了两个奇才:刘基、宋濂。等等这些为他打天下、治天下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当然与他自己的鸿鹄之志也是分不开的。
朱元璋在这里呆了几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离开了。他来到一个叫"南家庙"的一个比较小的寺庙,庙里只有几个和尚。第二年春夏之交,农忙季节到了,一些农户来找庙祝,要求给个把和尚帮忙插插秧。别的和尚都懒散惯了,才不愿意呢,朱却一天答应了四五户。庙祝心想:看你明天怎么办?因为俗话说"插秧的工夫过年的肉",意思是说:别人指望着呢。到了第二天,庙祝先跑到张三家,看到朱在插秧;又跑到李四家,朱在插秧;再跑到王五家,朱仍在......他觉得好奇怪:莫非朱有分身术不成?最后回到庙里,跑到朱的禅房一看,朱不正在床上睡觉吗?这时,庙祝真的傻眼了......
"搬菩萨"
这件事后,庙祝时时小心,认为朱不是一个一般的人,究竟是什么人却又不知道,要么是神仙,要么是鬼,不然,怎么会......
有一天,庙祝有事要走,吩咐朱好好看门,还要把庙堂打扫干净。庙祝一走,其他的人还不找个理由开溜。他们都走了,朱倒觉得更清闲,就关了庙门好好地睡了一觉。一觉醒来,已过晌午。他伸一个懒腰,爬起来,搞一点比较可口的吃了,然后到外边晒晒太阳。看看天色不早,估计师父快回来了,得打扫庙堂了,于是走进去。他看到菩萨站着的、坐着的,旮旮旯旯的,怎么扫啊?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就双手合十说:"大神小神,请出山门。到外面的天井里呆会儿吧--得罪了。"说来也怪,那些泥做的菩萨都不声不响的出去了。这样扫地岂不容易得多?正在这时,庙祝回来了,心下正自奇怪:怎么扫个地要把菩萨都搬出来,不仅费事,而且大不敬......且看他搞山门名堂再说。朱打扫完了,来到外面,正准备"叫"这些菩萨进去,却不料庙祝已经回来,就笑嘻嘻的说:"师父,你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