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廉洁故事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不严要求怎么服众”
黄克诚经常教育亲戚们:“不要打他的牌子、旗子,不准利用他的关系开后门、走关系,要靠自己奋斗成才”;“为人要正直清白,淡泊名利,工作以公众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作为准则”;“不要去做人民反对的事,不要去做老百姓痛恨的事”。
黄克诚的家乡在湖南永兴县油麻墟下青村,是一个贫困山村。全家6口人,只有3亩多水田、2亩多旱田,一年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糊口。黄克诚曾说:“自幼至19岁,未知过冬穿棉衣是何滋味。”由于家境窘迫,黄克诚读书全靠亲戚的资助。1920年春节过后,他考取了衡阳省立三师,乡亲们送衣、送物、送钱、送米,由哥哥用一个旧木箱挑着,送他去衡阳求学。在衡阳省立三师,黄克诚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湘南暴动后,黄克诚被敌人列为“暴徒首领”悬赏通缉。于是,他和两个战友来到家乡附近的太平山上打游击。白天,黄克诚和战友在山上活动,大嫂把饭送到指定的地方。她时而用篮子装饭,装成上山扯猪草;时而用提桶装饭,假装去浇菜。后来,敌人多次围村抓人,黄克诚都是在大嫂的机智掩护下脱离险境,逃出包围圈。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黄克诚身居高位,但是大哥、大嫂一直坚持在家务农。
村里人纷纷劝大哥找黄克诚谋个差事,大哥却说:“他当他的官,我种我的田。”
大哥大嫂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儿子黄开( 推荐阅读:英语励志文章,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衡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大嫂对儿子说:“你去找二叔吧。听说他在长沙城里做了大官。也许,他能帮你找份好工作,找条出路。”黄开衡终于见到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二叔黄克诚。黄开衡就直截了当地说:“二叔,我要工作。”“你的文化程度怎么样?”黄克诚问。“只读过一年书。”黄克诚想了想,语重心长地对侄儿说:“不错,大哥大嫂对我有恩,我真的好想念他们。可是,你文化这么低,干什么工作合适呢?依我看,你还是去煤矿挖煤吧。怎么样?”黄开衡连连摇头:“我不去挖煤。我要去读书。”黄克诚说:“读书?好!就去考湖南革命大学吧。”
第二天,黄开衡去参加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黄开衡从来没学过,根本无从下笔,结果没考取。黄克诚当时正兼任湖南革命大学的校长,却并没有为他开绿灯。黄克诚对侄儿说:“我看,你还是去衡阳铁路当个工人吧,当个信号工。怎么样?”但黄开衡还是坚持要去读书。见侄儿决心这么大,黄克诚就把他送到长郡中学,在那里读完初中和高中。临行前,黄克诚对侄儿说:“我只能给你指一条明路,至于怎么走,就靠你自己了。”黄开衡读书十分用功,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南政法学院。
庐山会议后,黄克诚受到不公正对待,黄开衡也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文化大革命”中还被批斗和关押。1978年,黄克诚被平反、复职,黄开衡也平反了,他向二叔提出想从岳阳麻袋厂调到长沙工作。黄克诚没有答应,他还说了3条理由:“一、我是中纪委书记,我不能办自己的私事;二、调湖南,我没有熟人;三、我没有时间管这个事。”
1979年国庆前夕,堂弟黄时申去北京看望黄克诚。临走时,乡领导委托黄时申给黄克诚带去30斤茶油,算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黄克诚看堂弟捎带了礼物,语重心长地说:“请客送礼不利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人先正己嘛!”并叫堂弟将礼物带回。黄时申感到很为难,离开时借故把茶油留下了。黄克诚得知后,立即让工作人员按市值折钱汇给乡领导,并亲笔写信告诫家乡的党员、干部,不要再搞请客送礼的事。
不仅如此,黄克诚还经常教育子女:“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这就是黄克诚,一个克己奉公、求真务实的人,一个胸怀博大、以德报怨的人,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人。他所立下的家规虽然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但却给子女留下了克勤克俭、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拼搏进取的严格家风,留下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搞特权、不谋私利的优良传统。正是在黄克诚夫妇这样的教诲下,他们的四个儿女如今个个独立自强、事业有成。
黄克诚经常教育亲戚们:“不要打他的牌子、旗子,不准利用他的关系开后门、走关系,要靠自己奋斗成才”;“为人要正直清白,淡泊名利,工作以公众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作为准则”;“不要去做人民反对的事,不要去做老百姓痛恨的事”。
黄克诚的家乡在湖南永兴县油麻墟下青村,是一个贫困山村。全家6口人,只有3亩多水田、2亩多旱田,一年辛苦劳作,也只能勉强糊口。黄克诚曾说:“自幼至19岁,未知过冬穿棉衣是何滋味。”由于家境窘迫,黄克诚读书全靠亲戚的资助。1920年春节过后,他考取了衡阳省立三师,乡亲们送衣、送物、送钱、送米,由哥哥用一个旧木箱挑着,送他去衡阳求学。在衡阳省立三师,黄克诚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湘南暴动后,黄克诚被敌人列为“暴徒首领”悬赏通缉。于是,他和两个战友来到家乡附近的太平山上打游击。白天,黄克诚和战友在山上活动,大嫂把饭送到指定的地方。她时而用篮子装饭,装成上山扯猪草;时而用提桶装饭,假装去浇菜。后来,敌人多次围村抓人,黄克诚都是在大嫂的机智掩护下脱离险境,逃出包围圈。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黄克诚身居高位,但是大哥、大嫂一直坚持在家务农。
村里人纷纷劝大哥找黄克诚谋个差事,大哥却说:“他当他的官,我种我的田。”
大哥大嫂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儿子黄开( 推荐阅读:英语励志文章,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衡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大嫂对儿子说:“你去找二叔吧。听说他在长沙城里做了大官。也许,他能帮你找份好工作,找条出路。”黄开衡终于见到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二叔黄克诚。黄开衡就直截了当地说:“二叔,我要工作。”“你的文化程度怎么样?”黄克诚问。“只读过一年书。”黄克诚想了想,语重心长地对侄儿说:“不错,大哥大嫂对我有恩,我真的好想念他们。可是,你文化这么低,干什么工作合适呢?依我看,你还是去煤矿挖煤吧。怎么样?”黄开衡连连摇头:“我不去挖煤。我要去读书。”黄克诚说:“读书?好!就去考湖南革命大学吧。”
第二天,黄开衡去参加考试,要求写一篇文章,题目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黄开衡从来没学过,根本无从下笔,结果没考取。黄克诚当时正兼任湖南革命大学的校长,却并没有为他开绿灯。黄克诚对侄儿说:“我看,你还是去衡阳铁路当个工人吧,当个信号工。怎么样?”但黄开衡还是坚持要去读书。见侄儿决心这么大,黄克诚就把他送到长郡中学,在那里读完初中和高中。临行前,黄克诚对侄儿说:“我只能给你指一条明路,至于怎么走,就靠你自己了。”黄开衡读书十分用功,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南政法学院。
庐山会议后,黄克诚受到不公正对待,黄开衡也莫名其妙地受到牵连,“文化大革命”中还被批斗和关押。1978年,黄克诚被平反、复职,黄开衡也平反了,他向二叔提出想从岳阳麻袋厂调到长沙工作。黄克诚没有答应,他还说了3条理由:“一、我是中纪委书记,我不能办自己的私事;二、调湖南,我没有熟人;三、我没有时间管这个事。”
1979年国庆前夕,堂弟黄时申去北京看望黄克诚。临走时,乡领导委托黄时申给黄克诚带去30斤茶油,算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黄克诚看堂弟捎带了礼物,语重心长地说:“请客送礼不利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人先正己嘛!”并叫堂弟将礼物带回。黄时申感到很为难,离开时借故把茶油留下了。黄克诚得知后,立即让工作人员按市值折钱汇给乡领导,并亲笔写信告诫家乡的党员、干部,不要再搞请客送礼的事。
不仅如此,黄克诚还经常教育子女:“你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成才,不要靠我的什么"关系""后门",我黄克诚是没有什么后门可走的。”这就是黄克诚,一个克己奉公、求真务实的人,一个胸怀博大、以德报怨的人,一个“仰不愧天,俯不怍人”的人。他所立下的家规虽然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但却给子女留下了克勤克俭、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拼搏进取的严格家风,留下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搞特权、不谋私利的优良传统。正是在黄克诚夫妇这样的教诲下,他们的四个儿女如今个个独立自强、事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