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统勋祭祖小神山的故事_民间故事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作者:佚名) 在今天林州市五龙镇,流传着一段"刘统勋祭祖小神山"的故事,讲的是25岁的刘统勋中举后,在雍正朝先后供职翰林院与詹事府,并在南书房充当皇帝的文学侍从,主要是做文字工作。1736年,乾隆皇帝即位后,认为刘统勋有办事能力,授于刘统勋内阁学士、署刑部左侍郎的职务,特批准刘统勋回乡祭祖。为感谢皇帝的提拔重用,37岁的他踌躇满志,回到了老家山东省诸城县逢戈庄村(即现在的山东高密县注沟乡逢戈庄村)。
按说,祭祖立旗杆这件事在刘统勋考中举人后即可在家乡举行,但刘统勋的爷爷刘必显晚年立有家训"当官清廉,积德行善,官显莫夸,不立碑传,勤俭持家,丧事从简",这不立碑传就是不叫后人为家里翻修新房,不修家谱,不为族人树旗立杆。因此,父亲刘棨高中举人后没有立旗杆,刘统勋中举后也没有回家立旗杆。但这一次不同,是皇帝批准自已回乡祭祖,那有不服从的道理。
众乡邻得知这一消息,经过急忙准备,这一天,刘统勋所在的小村锣鼓喧天,锦旗飘扬,热闹非凡。在众人的簇拥下,刘统勋来到了祖莹所在地,慎重追远,只等竖起写有"皇恩浩荡"的旗杆,行三叩九拜之礼。
他在心里默默地数着刘家的坟头,这是开基始祖刘福,他生有一个儿子叫刘恒。由于战乱兵灾,刘家族谱被烧毁。从此,族人对诸城以上刘氏家族的情况就不得而知,所以把刘福称为开基始祖。刘恒生三子:刘玳、刘瑁、刘瑚。第3代刘玳,生一子:刘思智。第4代刘思智生二子:刘通、刘远。第5代刘通生三子:刘必显、刘必前、刘必大。第6代刘必显,这是自己的爷爷,他生有四子:刘桢、刘果、刘棨、刘棐。第7代刘棨,这是自已的父亲,自己是在他46岁那年出生,他去逝时,自己才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