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岭兵变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沐春点头答应。
高松龄让小童去备酒菜,顺路买些桐油来点灯。小童应声而去,却很晚才回。手中拿着一食盒菜肴,桐油却只买回一小碗。高松龄诧异,问:"因何买回这么少?公子带的仆众很多,这点灯油能够做什么?"小童愁眉不展,说桐油紧缺,买这些还是偷偷央求了人。沐春紧紧皱眉,说:"此地桐油树众多,应该盛产桐油,桐油为什么还会紧缺?"小童低声答:"桐油在安庆有半年多不怎么流通了。"
"这又是为什么?"沐春惊讶不已。
"几乎所有的桐油都被安庆侯买了去。"小童答。
桐油又不能吃喝,安庆侯买它去做甚?虽然沐春心下疑惑,但见高松龄已备下酒菜,不便再过多追问,便与( 推荐阅读:女模人乳喂富豪图,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老人面对面坐了下来。高松龄转头吩咐小童说:"我窖中还有些桐油,那是早年预备下救急的,现在可以拿来用。"
青藤岭探宝
吃过晚饭,沐春早早休息。虽然是茅屋陋舍,可因困乏得厉害,倒也睡得酣畅。清早醒来,沐春推窗可见后山,后山满目苍翠,景色宜人。小童和沐春带来的仆众已经埋锅造饭,早准备停当。吃过饭,沐春叫了贴身仆役,和高松龄师徒一起前往白龙潭。
高松龄虽然年过七旬,但登山如履平地。沐春跟在身后,不时停下脚喘上几口粗气。一路上,沐春渐渐发现一桩异事。青藤岭原名望峰山,因为山上大多是藤树,其他植被稀少,所以当地人称为"青藤岭"。
可现在的青藤岭,青藤几乎被悉数砍尽,只剩下残败枝条。沐春微微皱眉,问高松龄:"当地人为什么会将整个藤山砍尽?安庆树林茂密,比藤更适合烧火做饭的柴恐怕比比皆是。"
高松龄回答:"公子所说极是,藤条并不适宜做柴,但编织却是上等佳材。"
沐春一愣,编织?滇南盛产藤条,因此当地人便就地取材,家用器物,均用藤编。尤其是当地所产青麻藤,柔韧度极佳,有人说堪比数股丝帛。跟随左右的小童听师傅说了,顺手割下几根藤子来个现身说法,绕来编去,不过半个时辰,便编成了一顶青藤帽,将帽子恭敬地递到沐春手上,沐春笑道:"这帽子虽然歪扭,倒还别致。"
小童忙说:"这藤编帽子还有大功用。我编得粗糙,倘多费些工夫,编得细致些,不惧刀斧。"
沐春一听,愣了一下。忙将帽子戴到一块圆石上,挥剑砍去,藤帽竟然只是开了半个豁口。他吃惊地回转身,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问高松龄:"这样的藤,编一身衣服,要费多久?"
"一个匠人,五六天工夫。"
沐春若有所思,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快到山顶,太阳直射头顶,沐春拿起那顶藤编帽笑了起来:"藤条虽好,却怕光。滇地已过雨季,阳光充足,太阳一照,便变刚易折。"
"所以才用桐油浸泡。三天三夜之后取出,晾干之后再泡三天三夜,这样的藤帽更加柔韧,可保千年不腐,不惧百虫。即便是削铁如泥的刀剑,也只当砍到了弹簧上,奈何不得。"高松龄说。
高松龄让小童去备酒菜,顺路买些桐油来点灯。小童应声而去,却很晚才回。手中拿着一食盒菜肴,桐油却只买回一小碗。高松龄诧异,问:"因何买回这么少?公子带的仆众很多,这点灯油能够做什么?"小童愁眉不展,说桐油紧缺,买这些还是偷偷央求了人。沐春紧紧皱眉,说:"此地桐油树众多,应该盛产桐油,桐油为什么还会紧缺?"小童低声答:"桐油在安庆有半年多不怎么流通了。"
"这又是为什么?"沐春惊讶不已。
"几乎所有的桐油都被安庆侯买了去。"小童答。
桐油又不能吃喝,安庆侯买它去做甚?虽然沐春心下疑惑,但见高松龄已备下酒菜,不便再过多追问,便与( 推荐阅读:女模人乳喂富豪图,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老人面对面坐了下来。高松龄转头吩咐小童说:"我窖中还有些桐油,那是早年预备下救急的,现在可以拿来用。"
青藤岭探宝
吃过晚饭,沐春早早休息。虽然是茅屋陋舍,可因困乏得厉害,倒也睡得酣畅。清早醒来,沐春推窗可见后山,后山满目苍翠,景色宜人。小童和沐春带来的仆众已经埋锅造饭,早准备停当。吃过饭,沐春叫了贴身仆役,和高松龄师徒一起前往白龙潭。
高松龄虽然年过七旬,但登山如履平地。沐春跟在身后,不时停下脚喘上几口粗气。一路上,沐春渐渐发现一桩异事。青藤岭原名望峰山,因为山上大多是藤树,其他植被稀少,所以当地人称为"青藤岭"。
可现在的青藤岭,青藤几乎被悉数砍尽,只剩下残败枝条。沐春微微皱眉,问高松龄:"当地人为什么会将整个藤山砍尽?安庆树林茂密,比藤更适合烧火做饭的柴恐怕比比皆是。"
高松龄回答:"公子所说极是,藤条并不适宜做柴,但编织却是上等佳材。"
沐春一愣,编织?滇南盛产藤条,因此当地人便就地取材,家用器物,均用藤编。尤其是当地所产青麻藤,柔韧度极佳,有人说堪比数股丝帛。跟随左右的小童听师傅说了,顺手割下几根藤子来个现身说法,绕来编去,不过半个时辰,便编成了一顶青藤帽,将帽子恭敬地递到沐春手上,沐春笑道:"这帽子虽然歪扭,倒还别致。"
小童忙说:"这藤编帽子还有大功用。我编得粗糙,倘多费些工夫,编得细致些,不惧刀斧。"
沐春一听,愣了一下。忙将帽子戴到一块圆石上,挥剑砍去,藤帽竟然只是开了半个豁口。他吃惊地回转身,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问高松龄:"这样的藤,编一身衣服,要费多久?"
"一个匠人,五六天工夫。"
沐春若有所思,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快到山顶,太阳直射头顶,沐春拿起那顶藤编帽笑了起来:"藤条虽好,却怕光。滇地已过雨季,阳光充足,太阳一照,便变刚易折。"
"所以才用桐油浸泡。三天三夜之后取出,晾干之后再泡三天三夜,这样的藤帽更加柔韧,可保千年不腐,不惧百虫。即便是削铁如泥的刀剑,也只当砍到了弹簧上,奈何不得。"高松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