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他的四位救命恩人_历史故事(2)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毛泽东见敌人走远了,才从水沟里爬了出来。他没有到过铜鼓,不知道到县城的路,只得慢慢走下山。这时,遇到一个打柴回家的农民,毛泽东向他问路,那农民说:"这就是铜鼓的地界了,叫月形湾。"随后就带着毛泽东到了山脚下的月形湾吴家祠堂,给他买了一双草鞋,并安排他的住宿和晚饭。第二天,那农民又送毛泽东到了铜鼓县城。分手时,毛泽东问他的姓名,可那农民就是不告诉他。
直到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后,才派人找当地地下党打听到这个打柴人的名字叫陈帷德。陈帷德后来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毛泽东曾给他写过一封信,称其为"救命之恩"。
队员背上逃生毛泽东刻骨铭心
毛泽东曾在1929年5月25日至6月2日到过永定领导革命,当时,毛泽东化名"杨子任",人们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或"杨先生"。9月初,国民党加紧实施"剿共"阴谋,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地主民团也很猖獗。这时,闽西红军第七军第56团受命离开永定,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中共岐岭乡党支部书记陈兆祥动员群众参加赤卫队,加强军训。
岐岭乡土豪张克识因农民分了他的财产,对革命恨之入骨,他见到气宇轩昂的"杨先生",认定他是共产党的大人物,便向国民党本县民团团总林蔚民告密。根据描述,林蔚民推测"杨先生"就是毛泽东,马上与下洋民团头子胡道南商议,同时向国民党广东大埔县长梁若谷告发。
9月17日,胡道南、林蔚民等纠集13个乡民团,配合国民党大埔保安团600多人,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牛牯扑村扑来。虽然我军奋勇杀敌,但终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只好且战且退。
陈兆祥派出忠实而健壮的陈添裕等4名赤卫队队员,火速护送毛泽东转移。从毛泽东住所到目的地有10华里崎岖陡峭的山路,当时贺子珍已有5个月身孕,行动不便,更经不住急促奔跑,在一时找不到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陈添裕立即叫两名赤卫队员架着贺子珍边走边跑,陈添裕和另一名赤卫队员架着正患疟疾的毛泽东跑。毛泽东身体虚弱,受不了急促奔走,下山没走多远,便只喘粗气,两腿发软,迈不动步子。
枪声越来越近,情况危急,陈添裕想找个担架抬,一时也找不到。他急得满头大汗,情急之下,不容毛泽东争辩,俯身背起毛泽东便猛跑起来。为了防止与敌人相逢,陈添裕从后山小路走,虽然他年轻力壮,.而且整天爬山越岭,但背着魁梧的毛泽东,不久也累得直喘粗气。毛泽东一再在他背上说:"安全了,下来吧。"但陈添裕全然不听,保护杨先生是( 推荐阅读:英语文章网,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累死自己,也要保证他的安全。
就这样,陈添裕背着毛泽东整整跑了10华里,终于到达安全地点雨顶坪村。刚放下毛泽东,就昏倒在地。他粗壮有力的大脚,不知道被划了多少道口子,鲜血直流,脚底更是扎满了荆棘山刺。见到此情此景,毛泽东感动地说:"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24年后的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泽东在北京专电邀请陈添裕赴京观礼。接到毛泽东请柬的陈添裕喜出望外,但他的老婆正准备生孩子,于是,他就请堂弟陈奎裕代他上北京观礼。毛泽东紧握着陈奎裕等代表们的手,道出埋藏多年的心声:"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直到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后,才派人找当地地下党打听到这个打柴人的名字叫陈帷德。陈帷德后来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毛泽东曾给他写过一封信,称其为"救命之恩"。
队员背上逃生毛泽东刻骨铭心
毛泽东曾在1929年5月25日至6月2日到过永定领导革命,当时,毛泽东化名"杨子任",人们误认为是姓杨的"主任"或"杨先生"。9月初,国民党加紧实施"剿共"阴谋,反动势力卷土重来,地主民团也很猖獗。这时,闽西红军第七军第56团受命离开永定,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中共岐岭乡党支部书记陈兆祥动员群众参加赤卫队,加强军训。
岐岭乡土豪张克识因农民分了他的财产,对革命恨之入骨,他见到气宇轩昂的"杨先生",认定他是共产党的大人物,便向国民党本县民团团总林蔚民告密。根据描述,林蔚民推测"杨先生"就是毛泽东,马上与下洋民团头子胡道南商议,同时向国民党广东大埔县长梁若谷告发。
9月17日,胡道南、林蔚民等纠集13个乡民团,配合国民党大埔保安团600多人,兵分两路,气势汹汹地向牛牯扑村扑来。虽然我军奋勇杀敌,但终究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只好且战且退。
陈兆祥派出忠实而健壮的陈添裕等4名赤卫队队员,火速护送毛泽东转移。从毛泽东住所到目的地有10华里崎岖陡峭的山路,当时贺子珍已有5个月身孕,行动不便,更经不住急促奔跑,在一时找不到运输工具的情况下,陈添裕立即叫两名赤卫队员架着贺子珍边走边跑,陈添裕和另一名赤卫队员架着正患疟疾的毛泽东跑。毛泽东身体虚弱,受不了急促奔走,下山没走多远,便只喘粗气,两腿发软,迈不动步子。
枪声越来越近,情况危急,陈添裕想找个担架抬,一时也找不到。他急得满头大汗,情急之下,不容毛泽东争辩,俯身背起毛泽东便猛跑起来。为了防止与敌人相逢,陈添裕从后山小路走,虽然他年轻力壮,.而且整天爬山越岭,但背着魁梧的毛泽东,不久也累得直喘粗气。毛泽东一再在他背上说:"安全了,下来吧。"但陈添裕全然不听,保护杨先生是( 推荐阅读:英语文章网,更多文章访问WwW.afbbb.Cc)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就是累死自己,也要保证他的安全。
就这样,陈添裕背着毛泽东整整跑了10华里,终于到达安全地点雨顶坪村。刚放下毛泽东,就昏倒在地。他粗壮有力的大脚,不知道被划了多少道口子,鲜血直流,脚底更是扎满了荆棘山刺。见到此情此景,毛泽东感动地说:"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24年后的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泽东在北京专电邀请陈添裕赴京观礼。接到毛泽东请柬的陈添裕喜出望外,但他的老婆正准备生孩子,于是,他就请堂弟陈奎裕代他上北京观礼。毛泽东紧握着陈奎裕等代表们的手,道出埋藏多年的心声:"我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你们,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