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网
首页 > 情感

唐代女性遭受性摧残的悲惨命运_历史故事(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对于更多的宫女来说,即使生命没有受到残害,一生的青春也在深宫中被埋葬,这种慢性的煎熬可能是更摧人心肝的。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除清朝有宫女退休制度,只要不曾被皇帝收用,年满22岁就可被发放出去、准其择配外,历代宫女多为终生制,所以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诗中说:“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椒房阿监青娥老”之句。
几千年来,封建帝王搜罗大量良家女子置于后宫,这实际上是一种性压迫、性摧残。这些女子在宫廷中尽管不愁衣食,但不可能与男子有性接触,得到皇帝宠幸的可能又是微乎其微,生命被如此葬送,内心是十分痛苦的。唐代文学发展到一个高峰,宫怨是许多文人雅士吟咏的内容,同时,还流传了许多哀事、韵事,都反映出这方面的情况。
唐代描写宫怨的诗文,流传下来的很多,例如杜荀鹤的《春宫怨》:
早被迫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是幸福降临的标志,春天是勃勃生机的象征。然而,对幸福感到渺茫,对生机感到去而不返的人,春天只会令她更添一层怨苦。

唐代女性遭受性摧残的悲惨命运_历史故事


刘皂的《长门怨》(其一)也很有名,漫漫的长夜,冷滴的秋雨,其中含有多少失宠妾妃的凄冷孤独和哀怨忧愤: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试却千行更万行。
还有杜审言的《赋得妾薄命》,描写了宫女们秋扇见捐的悲哀: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揽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一诗,描写唐玄宗时期宫女闭锁深宫、青春流逝的怨恨,也是描写宫怨最好的作品: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唐代女性遭受性摧残的悲惨命运_历史故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