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冷门但有趣的历史故事_历史故事(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二月,北魏宣武帝诏令元英返回,但元英坚持攻打。南梁的梁武帝此时也命令豫州刺史韦睿和曹景宗率兵去援救钟离。韦睿千里疾驰,一夜之间在北魏前线建立起进攻阵地,使得元英惊呼为神人。双方展开激战,战事一时胶着。三月,淮水暴涨,韦睿派兵乘斗舰竞发,击魏军。另外以小船载草,烧毁了北魏建立的桥栅。魏军大溃,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韦睿派人报告昌义之,昌义之激动得说不出话,但叫:我又活了、我又活了(更生,更生)!此战生擒北魏军队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后北魏元英被免为平民,杨大眼充军。
这场战争在南北朝期间不算出名但绝对精彩,北魏进攻的凶猛、昌义之防守的惨烈、韦睿救援的迅疾均堪称经典!
其实,中国的历史故事远远比电视中演的要精彩!
4.朱元璋,苦难的无法回忆的过往。
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因为家里没粮食,他不得不去皇觉寺出家,后来连寺庙里也没有粮食了。老和尚把几个和尚叫到一起,叫大家封寺,自谋生路。
艰苦的流浪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朱元璋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着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随后的几年,他相继流浪到河南信阳、淮阳、鹿邑、亳州,又回到安徽阜阳。一路跋山涉水,云水飘扬。难以想象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在乞讨路上会体会到多少艰辛和苦涩。
他吃过大户善人的白面馒头,也吃过草根、野菜。住过高门大户的门廊,也曾经睡在山洞悬崖、风雨大雪里。
传说深秋的一天,朱元璋走到一个叫剩柴村的地方,已经几天水米没沾牙,忽然在村边发现了一颗柿子树,上面挂着好些霜打过的红柿子。他攒齐最后的力量,爬上树去,一口气吃了十几个,总算活了下来。发迹之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带领大军又一次路过这里,发现这棵柿子树还在。朱元璋不禁感慨万分,下马抱树痛苦,又脱下自己的红袍,披在树上,说:封尔为凌霜侯!
历史的背后,不是浪漫主义的朝霞满天,漫天大雪,而是血与火的苦涩的回忆。
5.李鸿章,失败的叹息。
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方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中国违心地在《中日讲和条约》上签字。由于这份条约是在马关签署的,又被后人称做《马关条约》。和约签完后,李鸿章长叹一声,自己一生的事业,至此扫地。《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给了日本。
李鸿章发誓,一生不再踏上日本国土一步。
李鸿章一行在4月18日登上了返回中国的轮船,李鸿章幽愤交加,发誓此生再也不会踏足日本的土地。1896年当李鸿章完成访美任务,返回中国时,要在日本横滨换船。为了履行诺言,他无论如何都不肯踏上横滨的码头,人们只好在美国轮船和他要换乘的轮船间,搭起一块跳板。年迈的李鸿章就踩着这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在大洋的波涛间,摇摇晃晃地换了船。
韦睿派人报告昌义之,昌义之激动得说不出话,但叫:我又活了、我又活了(更生,更生)!此战生擒北魏军队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后北魏元英被免为平民,杨大眼充军。
这场战争在南北朝期间不算出名但绝对精彩,北魏进攻的凶猛、昌义之防守的惨烈、韦睿救援的迅疾均堪称经典!
其实,中国的历史故事远远比电视中演的要精彩!
4.朱元璋,苦难的无法回忆的过往。
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因为家里没粮食,他不得不去皇觉寺出家,后来连寺庙里也没有粮食了。老和尚把几个和尚叫到一起,叫大家封寺,自谋生路。
艰苦的流浪生活就这样开始了。朱元璋先是向南一直走到合肥,接着又往西走到河南固始。随后的几年,他相继流浪到河南信阳、淮阳、鹿邑、亳州,又回到安徽阜阳。一路跋山涉水,云水飘扬。难以想象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在乞讨路上会体会到多少艰辛和苦涩。
他吃过大户善人的白面馒头,也吃过草根、野菜。住过高门大户的门廊,也曾经睡在山洞悬崖、风雨大雪里。
传说深秋的一天,朱元璋走到一个叫剩柴村的地方,已经几天水米没沾牙,忽然在村边发现了一颗柿子树,上面挂着好些霜打过的红柿子。他攒齐最后的力量,爬上树去,一口气吃了十几个,总算活了下来。发迹之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带领大军又一次路过这里,发现这棵柿子树还在。朱元璋不禁感慨万分,下马抱树痛苦,又脱下自己的红袍,披在树上,说:封尔为凌霜侯!
历史的背后,不是浪漫主义的朝霞满天,漫天大雪,而是血与火的苦涩的回忆。
5.李鸿章,失败的叹息。
1895年4月17日,中日两方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中国违心地在《中日讲和条约》上签字。由于这份条约是在马关签署的,又被后人称做《马关条约》。和约签完后,李鸿章长叹一声,自己一生的事业,至此扫地。《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割给了日本。
李鸿章发誓,一生不再踏上日本国土一步。
李鸿章一行在4月18日登上了返回中国的轮船,李鸿章幽愤交加,发誓此生再也不会踏足日本的土地。1896年当李鸿章完成访美任务,返回中国时,要在日本横滨换船。为了履行诺言,他无论如何都不肯踏上横滨的码头,人们只好在美国轮船和他要换乘的轮船间,搭起一块跳板。年迈的李鸿章就踩着这块跳板,冒着掉到海里的危险,在大洋的波涛间,摇摇晃晃地换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