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情感:在一幅幅虚假面孔后,加入了“换妻俱乐部”(3)
2023-05-14 来源:文库网
这次经历带给胡的经验之谈是:一定要精挑细选。 第二次精挑细选,他们找到一对大学教师,“他们有经验,素质也高,都是大学老师,很理解人。事实上,我的初衷就是想别的绅士好好照顾我妻子,让她获得不一样的感受。 这种说法的背后隐藏着的判断是:夫妻二人在一种心理均势下获得了梦想之中的快乐。“交换最关键的是让自己的太太看得上对方的男的,过程中要让女方满意。”胡坚持一贯的“太太万岁”的立场。 按照胡应希自己的说法,他为他的太太和他自己挑选交换对象的时候更加强调对方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气质同自己一方的匹配。 “我们都喜欢古典音乐,她喜欢园艺、集邮;我喜欢读历史,尤其是二战史、文学作品、文艺批评,我在读书的时候还修了三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装饰课程。
”胡很自信,他认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精神修养相当经得起考验,交换能不能成功只取决于对方的素质怎样了。 “但是如果你把改善婚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交换上,那么恐怕是交换不能承受之重”。胡说到交换伴侣的原则时这么说,“双方是绝对不能谈论感情的,事实上有感情问题的夫妻别人也是不愿意和他们交换的。” 并不是所有的参加交换者都和胡应希一样,希望通过交换伴侣来改善陷入僵局的夫妻生活。 高德明(音),这对夫妻结婚的时间比胡应希要短的多,只有三年的时间,夫妻两人都是大学本科,分别是30岁和29岁,高级白领,太太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在重庆市的解放碑还有一处自己的生意需要打理。 高德明说他喜欢足球、音乐和交朋友,太太喜欢看电视、看书。这对夫妻还没有孩子并且没有在近两年内要孩子的计划,他们没有交换的经验,两个人目前对此事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看法就是:
这无非是一个身体游戏,没有那么复杂。所以他们不存在谁说服谁的问题。 “只要双方都能看得透就可以了。”高德明说,“你已婚,但是发现这并非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婚姻,爱情需要妥协,那么,交换就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群看似不易出轨的人 尽管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产生“交换伴侣”的念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却大体相同。“交换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和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披头士”决然不同的一点是:从外表上看,他们都显得非常的“温良恭俭”,一群看起来最不容易出轨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安定分子”。 “换妻”是即将席卷中国中产阶层的“冰风暴”吗?并没有确切的迹象表明,这一行为有可能会受到所谓的“天谴”。这种来自中产阶级的内在的精神危机肯定暗含了某些问题,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他们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他们会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吗?假如性是婚姻生活的内在动力,但是不是就是说,性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呢? 肯定不是,有时候“交换”会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沦落”,不少人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胡很自信,他认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精神修养相当经得起考验,交换能不能成功只取决于对方的素质怎样了。 “但是如果你把改善婚姻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交换上,那么恐怕是交换不能承受之重”。胡说到交换伴侣的原则时这么说,“双方是绝对不能谈论感情的,事实上有感情问题的夫妻别人也是不愿意和他们交换的。” 并不是所有的参加交换者都和胡应希一样,希望通过交换伴侣来改善陷入僵局的夫妻生活。 高德明(音),这对夫妻结婚的时间比胡应希要短的多,只有三年的时间,夫妻两人都是大学本科,分别是30岁和29岁,高级白领,太太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在重庆市的解放碑还有一处自己的生意需要打理。 高德明说他喜欢足球、音乐和交朋友,太太喜欢看电视、看书。这对夫妻还没有孩子并且没有在近两年内要孩子的计划,他们没有交换的经验,两个人目前对此事的一个非常简单的看法就是:
这无非是一个身体游戏,没有那么复杂。所以他们不存在谁说服谁的问题。 “只要双方都能看得透就可以了。”高德明说,“你已婚,但是发现这并非你心目中最理想的婚姻,爱情需要妥协,那么,交换就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群看似不易出轨的人 尽管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产生“交换伴侣”的念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遵循的原则却大体相同。“交换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和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披头士”决然不同的一点是:从外表上看,他们都显得非常的“温良恭俭”,一群看起来最不容易出轨的人,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安定分子”。 “换妻”是即将席卷中国中产阶层的“冰风暴”吗?并没有确切的迹象表明,这一行为有可能会受到所谓的“天谴”。这种来自中产阶级的内在的精神危机肯定暗含了某些问题,却没有人告诉我们,他们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他们会为这种行为付出代价吗?假如性是婚姻生活的内在动力,但是不是就是说,性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呢? 肯定不是,有时候“交换”会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沦落”,不少人表达过这样的观点。